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7 新文化运动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1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
    A、民主和科学 B、新道德和新文学 C、尊孔和复古 D、马克思主义
  • 2. 下图是一份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下列对该杂志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

    ②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
  • 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的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与过去一样。”这意在说明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进步性 C、辛亥革命的意义 D、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 5.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②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

    ③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

    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7. 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绍兴乡贤是(    )
    A、蔡元培 B、鲁迅 C、周恩来 D、秋瑾
  • 8.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是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掲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 9.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l/20。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转变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10. 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首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11. 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洋务运动
  • 12.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13. 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14. “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话文
    (2)、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 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
  • 15. 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  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民主科学
  • 16.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

    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 B、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C、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 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
  • 17. “《狂人日记》这一本书,是在民国初年时,由鲁迅先生所写,这一本书以文言文写成外,它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重要的书籍之一。”以上这段叙述中,以黑体、斜字标注起来的部分有一个错误,请问应该修改哪一个,这段叙述才完全正确(     )
    A、民国初年改成清朝末年 B、鲁迅改成胡适 C、文言文改成白话文 D、新文化运动改成洋务运动
  • 18.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
  • 19.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新青年》为主阵地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20.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  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 21.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人物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魏源 B、严复 C、胡适 D、孙中山
  • 22. 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胡适
  • 23.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    )
    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 24. 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白话”等观点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 25.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辛亥革命兴起 B、五四运动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革命兴起
  • 26. 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 27. 二十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这种唇枪舌剑的争论,主要围绕着(    )
    A、民主与专制 B、白话文与文言文 C、民主与科学 D、旧道德与新道德
  • 28. 贝贝同学在一宣传栏里看到下列四位历史人物的画像,她想拟一主题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一主题可以是( )

    A、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 B、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 C、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D、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 29. 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该杂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②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

    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0. “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就曾经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认为新文化运动要(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白话文 D、提倡新道德
    (2)、如果在较长的历史视域中审视这场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革,那么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 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
  • 31.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明确阐述这一思想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蔡元培
  • 32. 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请回答下面小题。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
    (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33. 陈独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下列对其功绩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4. 某小组确定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下列所选图片与该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35. 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大事记

    1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5月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8月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8月至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11月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
    (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