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3 辛亥革命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1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 兴中会 B、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2. 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 )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主主义 ④民生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北伐战争 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5. 某校为“纪念孙中山逝世95周年”编排一话剧,下列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6.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下列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A、 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B、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C、模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D、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7. 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是写给谁的?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李大利 D、秋瑾8.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9. 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孙中山临终前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C、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D、没有促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0.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民族、民权、民生”11. 当代英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12.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变化,说明革命党人( )①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④视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A、辛亥革命 B、武昌起义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14. 孙中山(1866年——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所指的行动是 ( )A、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B、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D、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15. 历年来的两会上,人大代表都提到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6. 同盟会成立仪式上,孙中山向参加会议的会员宣称:“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B、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已经终结 C、孙中山有推翻清朝的鉴定信念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成立17. 如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合影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18. 下列有关《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具有宪法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
③与《中国民国约法》是一致的 ④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与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 B、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20. 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1.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主旨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22.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寓意深厚,其袖口的三个纽扣分别表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权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主主义23. 孙中山作为革命者的主要贡献包括(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领导武装起义 ③创办《新青年》 ④建立黄埔军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里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新中国成立25. 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了( )A、平等观念 B、科学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2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创立兴中会,号召推翻清政府,宣传革命思想
②提出三民主义,成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④领导北伐战争,极大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 梁启超说辛亥革命让中国人懂得了“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28. 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A、黄兴 B、陈独秀 C、邹容 D、孙中山29.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与徐锡麟、陶成章并称辛亥革命绍兴三杰。以下历史事件中她能印证的是( )A、同盟会成立 B、护国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二、材料分析题
-
30. 一段文摘,一首歌曲都隐含着历史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段文摘】材料一: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一首歌曲】材料二: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已渐已醒。
——《万里长城永不倒》
(1)、材料一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的原因。(2)、材料二这首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这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一部“国人渐已醒”的历史。请运用所学知识,选用两个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国人渐已醒”。31.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感受辛亥之旅】
材料一:
【寻找辛亥之因】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探究辛亥之憾】
材料三: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根据材料一,确定了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三个城市,请你用史实说明理由。代表城市
理由
广州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武汉
南京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32.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影片截取了几十年动荡变迁的史实,从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中提示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白鹿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鹿三:皇粮被抢了。 嘉轩:被谁抢了?
鹿三:当兵的。 子霖:皇帝都没了,皇粮交给谁呀,清家完了!
嘉轩:新皇帝年号叫啥? 子霖:叫大总统,年号民国。
根据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话中的“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清家”指的是哪个朝代?(2)、对话中中的临时“大总统”指的是谁?这年间发生的革命及其标志是什么?(3)、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义?3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A______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B______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C______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D______
……
……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在表格A、B、C、D四处填上相应的事件或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3)、请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十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忘记湖北黄鹤楼畔响起的炮声,以及他所引发的中华大地的变化。
——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
材料二:“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剪辫、放脚、穿中山装,进城、恋爱、上学校……尽管从“臣民”到“国民”的路程走得十分艰辛,但无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令国人对这一新的身份逐渐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接纳。
——丰杰《民国文学中的辛亥革命叙事》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小程度上左下人们特别是先进分子的思想和行动。闸门一经打开,思想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四: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六版)》
(1)、材料一中“湖北黄鹤楼畔响起的炮声”具体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从帝制走向共和”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结合材料四,概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4)、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是什么?35. 辛亥革命,燃烧了腐朽的王朝,照亮暗夜的中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山雨欲来风满楼。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故园”(即祖国)暗无天日的国内外原因。(2)、惊天动地谱春秋。根据下列图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概述革命志士是如何推翻旧王朝、照亮中华大地的?36. 九年级(7)班班委准备推出一期关于辛亥革命的黑板报,他们积极准备了不少素材。素材一:
素材二:梁同学找到了这样的一段史料:“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史料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
素材三:1912-1919,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1)、同学们对选取辛亥革命的纪念地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主张选武汉,也有不少人主张选南京。你支持哪一方?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谈谈你选择的理由。(2)、请你结合素材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告诉这位同学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完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