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根本目的条款是(    )
    A、割地 B、赔款 C、协定关税 D、五口通商
  • 2.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 3. 《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方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于实施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敌我力量悬殊 C、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本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失去了时机
  • 4. 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为此,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   )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兴办新式学校 C、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建新式海军
  • 5.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 6.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7.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反映出(   )
    A、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 B、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 C、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D、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 8.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以下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  训练新式军队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裁撤冗官
  • 9.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 10. 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领导者是孙中山 C、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11.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传播马克思主义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12. 年代尺是对历史最好的解读,对下面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土地革命的过程 B、旧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C、国共两次合作的过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 13.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 14. 中共三大的主要议题是(   )
    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B、关于武装斗争问题 C、关于工农联盟问题 D、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5. 下面是某旅游公司设计的革命圣地红色旅游的广告语,其中有误的是(   )
    A、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首都 B、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C、古田——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 1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时局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蒋介石彻底放弃剿共政策,联共抗日 B、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促成了十年内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 17.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全力围攻的解放区是(   )
    A、陕北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江南地区
  • 18.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19. 4月23 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入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2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19世纪六七年代产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劣境中推动其发展。处于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甲午战败 C、中华民国成立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21. 伴随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进步。我国近代教育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科举制度废除时 D、中华民国初期
  • 22.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 23. 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迁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中西文化融合 B、习惯完全西方化 C、天文学发展迅速 D、汉语词汇丰富
  • 24. 报刊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面报刊出现最早的是(   )
    A、《新青年》 B、《申报》 C、《民报》 D、《时务报》
  • 25.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京师同文馆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报社 D、《申报》报社

二、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不断抗争。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 26.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 27.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28. 甲午战争后,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抗日救亡”道路。
  • 29. 1917年,鲁迅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 30. 百团大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三、综合题

  • 31.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自强不息,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1)、据材料一,指出运动倡导者梦想的背景是什么?“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你是如何理解的?

    (2)、材料二中维新运动没能达到的政治目标是什么?你认为维新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这是评价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 32. 国共两党两合两分,书写那个时代中国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曲折发展历程,二者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材料二  “国共两党恩恩怨怒八十载,两度分手三次握手解恩仇”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1)、根据史实,填写下面图示的内容。

    (2)、结合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图示,写出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特征。
    (3)、请你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 33. 某班开展了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五四风雷的呼声)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星火燎原的见证)

    材料二

     图1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图2井冈山会师纪念堂

    (战略转移的路线)

    材料四

    (1)、从上述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这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中有何转折性意义?
    (2)、材料二两座纪念物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分别有何突出地位?
    (3)、写出长征途中B、D发生重大的历史事件名称及意义。
    (4)、(值得学习的品质)

    综合上述事件,我们从共产党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