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会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使用磨制石器 C、住在干栏式的房子里 D、会用骨针缝衣服
  • 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 3. 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是哪一朝代开始建立的时间(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 4.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

          

    ①司母戊鼎        ②甲骨文       ③铁农具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 5.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    )
    A、“春秋无义战”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 6.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下列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不搭配的是(   )
    A、纸上谈兵——赵括 B、卧薪尝胆——吴王夫差 C、退避三舍——晋文公 D、问鼎中原——楚庄王
  • 7.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8. 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学科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灵渠方便了南北水运交通 
    ②读书人只可以阅读儒家经典

    ③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 
    ④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 9.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思想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
    A、 B、 C、 D、
  • 10.

    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大运河
  • 11.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国家形势图就是最好的证明。根据下面两幅形势图的相关信息,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战国形势图

     秦朝疆域图

    ①春秋时期出现“三家分晋”

    ②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

    ④秦国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2.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 13. 下列货币中汉武帝时期使用的货币是(   )

     ①康熙通宝     ②半两钱

     ③五铢钱    ④纸币铜版拓片

    A、 B、 C、 D、
  • 14.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15. 《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时期 D、禹时期
  • 16.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齐桓公称霸    ②汉武帝举办太学    ③黄巾起义      ④文景之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7. 《三国志吴书》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遗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直洲。”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卫温,诸葛直是蜀国大臣 B、卫温,诸葛直的行动加强了夷洲与内地的联系 C、派卫温,诸葛直去夷洲的是曹操 D、派卫温,诸葛直去夷洲的是周瑜
  • 18. 结合所学知识,下图中a、b处政权名称分别是(   )

    A、东汉、陈 B、吴、东晋 C、东晋、宋 D、吴、前秦
  • 19. 史料按照学术价值可分为直接史料(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史料)和间接史料(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①《史记》    ②炎黄传说    ③甲骨卜辞
    ④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⑤清宫档案    ⑥蒋介石日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 20.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洛阳白马寺

     洛阳龙门石窟·

     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二、综合题

  • 21. 某班研究性学习布置主题为“探寻丝绸之路”的展板,现邀

    请你一起参与展板的设计与布置。

    板块一:邮票中的“凿空西域”

    中国邮政于2017年9月20日发行的纪念某一探险家的特种邮票

    展板二:地图中的“开辟丝绸”

    汉代丝绸之路线路图

    展板三:学者眼中的“沟通东西”

    内陆的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也包括海上航运网络,这一网络支撑着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场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该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皇帝)派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今我国),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后来设置了 , 是该地区最早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把关于丝绸之路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穿过中国境内的B和C , 跨过葱岭,经过西亚的D , 往西可以到达欧洲的汉代称为的E , 往南到达G。成为沟通东西方的重要桥梁。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写下你心目中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之路,因为
  • 22. 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的会徽“冬梦”正式发布。阅读材料请回答:

    主题一  书写材料的普及化

    图一:甲骨     图二:帛书

     图三:竹木简     图四:纸

    主题二  书写字体的标准化

    秦诏版及其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绾状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主题三  书写字体的艺术化

    《兰亭集序》

    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1)、结合材料,根据所学,指出纸的改进者是谁?纸有何优点?
    (2)、结合材料,根据所学,指出秦朝通行的字体,并说明文字统一有何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根据所学,指出《兰亭集序》  的作者,说明两幅书法作品的特色,并总结书法反映的趋势。
  • 23.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材料四: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
    (2)、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4)、根据材料四,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 24.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

    距今约900-7000年,在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来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

    春秋时测的铁锸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铁口犁

    材料三: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江南为之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是春秋后期生产工具革新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它们分别具体指什么?它们的出现对当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阅读材料三,汉景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其“农,天下之本”的思想?
    (4)、材料四反映了江南地区什么历史现象?
    (5)、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