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2. 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清晰展示了从择洞而居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 3.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 4.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 5.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 6.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 B、“兼爱”“非攻” C、有教无类 D、“无为而治”
  • 7.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8. 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

    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 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
  • 9.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 10.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推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创立三省六部制
  • 11. 我国古代倫家主张“仁” “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 “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12.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 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 )
    A、商纣和周武王间 B、夏桀和商汤间 C、秦二世和陈胜间 D、项羽和刘邦间
  • 13. “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它上承高祖伟业,下启汉武雄风,为汉代国富兵强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    )

    ①统治者提倡节俭  ②政府轻徭薄赋  ③减轻刑罚  ④推行儒学教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4. 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其不依附于行政权力的制约,不会轻易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监察的作用,汉代有“这种特殊的身份”的机构是(    )
    A、刺史 B、御史大夫 C、市舶司 D、西域都护
  • 15. 有人说:“秦始皇既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汉武帝则开创了一个巩固的新时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D、汉武帝从思想、政治到经济、军事方面的措施完全照搬秦朝制度
  • 16.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7. 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 18.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9.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 20.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21.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北方的是(    )

    ① 曹魏    ② 孙吴    ③ 前秦    ④ 北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 22.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行县制 B、废土地国有兴私有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废旧俗兴汉化
  • 23. 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汝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侧面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的南迁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生产 B、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南移 C、加剧了南北方的社会矛盾和割据状态 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往
  • 24.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A、民族交融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 25. 下面是我国古代不同领域著作的杰出代表,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论语》  ②《齐民要术》  ③《史记》  ④《伤寒杂病论》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二、综合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四:“战国时期,各家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种学术繁荣的局面不仅是空前的,在后世历史中也属罕见。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代表了当时人智慧的结晶,总结了上古以来文化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哪个思想家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他的主要主张。
    (2)、请依据材料二判断这与哪位思想家有关?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他的主要政治主张。
    (3)、材料一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4)、依据材料简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历史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27.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三:“张骞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翦伯赞

    请回答:

    材料四: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这条路,中国将丝绸、瓷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葡萄、石榴。……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图1中的他首创了图2中的这种制度,写出这一制度的名称。采用哪一学派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的?
    (2)、图2空白处应该填什么?其分管什么?
    (3)、图3、图4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
    (4)、针对材料二这种现象和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当时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西域?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6)、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积极作用?
    (7)、汉朝时期,哪一宗教通过此路传入中国?
  • 28. 所谓高处不胜寒,帝王也有帝王的困惑与苦衷。某班同学编写了一部关于“秦皇汉武”跨时空对话的穿越剧,聊聊往事,吐吐心声。

    (1)、

    (第一幕    问策)

    汉武帝:始皇,请看《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秦始皇:武帝,看来遇到了封国问题,这可不利于你对地方的管理啊!我曾开创①(制度名称),能够很好地控制地方权利。若解此难题,你家大臣主父偃之策②(策略名称),可以一试。

    请将上述对话补充完整
    (2)、

    (第二幕    共识)

    秦始皇:建立和治理一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在建国之初,就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你看我这钱币图,我就被这小小钱币困扰很久,后来,我下令铸造半两钱,统一使用,效果不错。

    汉武帝:始皇英明。我也曾效仿始皇,统一钱币,效果也很好。

    汉武帝效仿秦始皇统一货币,他们两人铸币名称分别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说统一货币“效果不错”呢?
    (3)、(第三幕    分歧)

    汉武帝:始皇,你我相谈甚欢。近日,我得一贤臣,采纳了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秦始皇:这怎么可以!那些儒生甚为讨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汉武帝提出的“贤臣”指的是谁?秦始皇对“儒生”采取了哪些手段?
    (4)、不同时期的两位帝王对待“儒家”的做法是不同的,你认同谁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5)、(第四幕    评说)
    看了这部话剧后请你谈谈你眼中的“秦皇汉武”。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的改革两手抓,一手是抓军事,能打仗、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利出于地”、“名出于战”,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方面去。这个体制坚持了130多年,一直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统一全国的胜利。

    ——张国刚《商鞅变法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四: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抓军事”“抓种粮”的措施指什么?这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拓跋宏”指哪位皇帝?其“接受汉文化”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四反映了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4)、结合材料反映的史实,概括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