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婷(pīn)   摇(yè)   广(mào)  心无旁(wù) B、见(piē)  茫(miǎo)  游(yì)     强不舍(guō) C、言(jiān)  劫(lüè)  骗(kuāng)  揉造作(jiǎo) D、夫(nuò)  守(kè)  停(zhì)      自惭形(suì)
  •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己走过的路,即使再      , 也会尝到探索后的惊喜;自己流下的汗,即使再     , 也会融入努力后的喜悦;自己拼搏过的人生,即使再     , 也会充满成功后的幸福。无论他人的成功走了什么捷径,请相信,自己拼搏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A、崎岖  苦涩 艰难 B、艰难  苦涩 崎岖 C、崎岖  艰难 苦涩 D、艰难  崎岖 苦涩
  •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天津市抗疫题材话剧《生死24小时》在全市展演以来反响热烈。②该剧以天津市成功妥善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改编而成,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生在天津的安全健康“保卫战”。③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不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传递出感人至深的情感,④还折射出深刻的思想性,呈现了振奋人心的中国精神。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4. 一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陈传兴执导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9日在上海率先点映。该片讲述了96 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人生□用如诗如歌的影像将叶嘉莹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唐诗宋词的□史诗□融为一片月色溶溶的精神河流。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 5. 下面对《行路难》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诗人借助夸张的笔法抒写了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B、“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宴饮气氛。 C、“闲来垂钓”“忽复乘舟”二句运用典故,写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明梦想还在。 D、这首诗的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凸显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 6.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意回体长篇小说,其作者是施耐庵。 B、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分守己,循规蹈矩,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忍痛卖宝刀、火烧草料场等事情后,被通上梁山。 C、《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用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这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D、吴用从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处内容用补叙的手法交代了智取生辰纲下药的过程。 E、语言上,《水浒传》采用的是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以貌取人”是对的

    ①人们常说,“只看皮囊,不观内心,是肤浅的。”但在生活中,外表如同一面镜子,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折射出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因此,“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不无道理。

    ②比如,世人皆有爱美之心,饰以首饰,妆以胭脂。但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简单的“干净”二字来得让人欢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干净的人相处,如沐春风,心生亲近之意;与邋遢或浮夸之人相处,眼观鼻,鼻观心,只求敬而远之。

    ③一个人的外表,是内心世界的投影。内心如果赤诚善良,脸上也会温煦温和;反之,内心尽是忿然,眉眼间也会显露乖戾之意。所谓长相,其实是三分皮相,七分心境。一些人虽貌不惊人,却温婉端庄,看着特别舒服。一些人明明貌比潘安,却乖张狠戾,让人不喜。

    ④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但听过这样一句话:时间会冲刷整容的效果,就像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所以,整容不如整心。遇到不如意时,懂得驱散心中阴霾;与人相处时,少一点斤斤计较。内心明朗宽敞了,脸上自会和煦温暖。

    ⑤作家三毛曾在书中写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林黛玉初进贾府,礼数从未落下。这样的知书识礼一方面得益于林母的言传身教,小小年纪就成为大家闺秀;另外一方面,林黛玉从小就熟读诗书,举止自然清雅脱俗。有时,一个人胸中笔墨有多少、教养如何,不用询问其学历家教,只要听其言语、观其行为,便可明了。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

    ⑥人如璞玉,书如刻刀。书读多了,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使我们交谈时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愿我们都能保持仪容的得体整洁,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不无道理。 B、一个人的外表,是内心世界的投影。 C、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 D、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2)、下面对本文第⑤自然段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用作家三毛的话论述了读书对于人外貌的影响。 B、举例论证,以黛玉的知书识礼,论述了“读书对于人教养形成至关重要”的观点。 C、道理论证,引用黄庭坚的话证明了读书对人的面目、言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D、对比论证,用黛玉的例子进行正面论证,引用三毛和黄庭坚的话是从反面论证。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人们普遍的认知入手,自然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 B、第四段将容颜渐渐老去比作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形象地论述了我们不必在意外表的观点。 C、第六段再次强调:阅读对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章多次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
  • 8. 阅读散文《性本爱“秋山”》,完成小题

    性本爱“秋山” 何永康

    ①我喜欢山水。而在山与水之间,我又偏爱于山,这倒不是我想做个仁者,而是我酷爱中国山水画的习性使然。一般来说,山水画中的水大都似有若无,往往通过山的衬托和留白来表现,而山的形态与神韵却是要通过皴擦点染实实在在地具象表现。因此,但凡到了山水间,我对山是特别留心观察的,偶尔还会拿出写生本勾画几笔。

    ②从古到今,爱山的人大有人在。比如陶渊明就直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道出其不随俗流的文人心气。不过,陶渊明的丘山是泛指。没有南北地域之分,没有雄奇险峻与开阔平远之分。

    ③我常年生活在川东北一隅,目光所及的山海拔都不高。我把这类寻常之山称为“凡山”,它不会让人仰视并视为畏途,人们也不会考虑爬山的艰难,老百姓甚至不说爬山,而说转山,其轻松的感觉和散步差不多。

    ④我常独自去转山。但我对季节是有选择的。春天的山万木复苏,桃红柳绿,但我总觉得有些清浅,缺乏山应有的厚重,加之人们热衷于踏青,人满为患,喧嚣嘈杂,我很少凑热闹。夏天的山色深沉了一些,却是一味单调的浓绿,少了一些层次和变化,看久了就视觉疲劳,耳畔还有知了无休止的鼓噪;如果天太热,更让人心烦意乱,也不宜转山。冬天的山,草枯叶落,满目荒芜,山就是寒山或残山了,自然更提不起兴致去转山。因而我的转山,大多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此时看山,就觉得山很有底蕴很有美感很有亲和力。

    ⑤如此说来,我就不是爱“丘山”,而是爱“秋山”了。

    ⑥秋天的山色尤其丰富。绿色依然是不二的底色,但大自然这位画师是神奇的,在底色上又浓墨重彩地涂抹了红色、黄色、褐色。红色是霜染出来的树叶的颜色,形成万山红遍的主色调;黄色穿插其间,是必须有的过渡与中和;褐色也是植物的一种演变过程,像人脸部的阴影一样增加了山的厚重感和立体感,但并不晦暗,反倒衬托出阳面的明丽。于山间行走,摘几片叶子,即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书签了。

    ⑦秋山清若水,是说山的清凉静谧。但山是离不开水的,尽管有的山没有江河的环绕,但流泉飞瀑、小溪深潭还是随处可见的;静止的山于是就有了动态,有了声响,有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鲜活场景,也就有了飞扬的山之魂魄。在水边驻足休憩,或观鱼,或照影,或洗涤,山行就有了别样的情趣。

    ⑧秋山之中,只要你处处留心,总会有惊喜出现。比如野果,就随处可见可食。刺梨,剔除果皮上的刺,入口是酸酸甜甜的,特别生津止渴。还有野生板栗、野生猕猴桃,但你要在树下的草丛中细细寻找才有所得。运气好的话,你还会找到几枚野生蘑菇,那就是有心于果子,无心得菌子,算是意外收获了。至于柿树上像小灯笼一样高挂的红红黄黄的柿子,你就只好饱饱眼福罢了,攀爬采摘困难而危险。

    ⑨或许你是一人独行,秋山或许也是空山,但你不会感到孤独,意念中总会感觉有人与你同行。有采药的仙师,有抚松的隐者,有策杖的高人;有“空山新雨后”的王维、“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杜牧,有画《秋山秋水》的张大千和画《牧牛图》的李可染……他们是睿智的雅士或诗画大家,会分享给你一些“道理”与“禅心”、诗情与画意。

    ⑩当然,你还会邂逅一些现实人物。如与你一样来寻幽览胜的游客,搭讪几句就有了共同语言,进而有了共同的去向,成为同路人或网友。你还会路遇背着一大背篼猪草回家的大娘,一路上拉拉家常,话话桑麻,缓解疲乏。你最好让大娘歇息一下,放松一下腰背,替她背着猪草走上一段,亲身体验一下山里人日子的沉重。到家了, 大娘会请你喝一碗老鹰茶,剥几粒新花生,你会体验到山里人的淳朴——秋山一样的淳朴。

    ⑪性本爱“秋山”,性是第一位的。性是真性情,是大襟怀,是宽视界,更是一路上的发现与参悟。如果仅仅满足于观山望景,到此一游,而不与大自然作深度交集,那就不免发出“天下山都是一样的”之类谬叹了。

    ⑫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同样的道理,我爱秋山,其意也不在山,在乎秋意人意也。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围绕“秋意人意”,文章第⑥到第⑩段,依次写了、意念中的同行者和
    (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绿色依然是不二的底色,但大自然这位画师是神奇的,在底色上又浓墨重彩地涂抹了红色、黄色、褐色。

    (3)、分析第④段文字在文中的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从第①段文字来看,在山与水之间,作者偏爱山,是因为在山水画中,山需要实实在在地具象表现,而水可有可无。 B、文中“川东北的当地人把爬山说成‘转山’,让人感觉爬山像散步一样轻松”的内容,从正面表现了山海拔不高的特点。 C、文中引用的古诗文,或点明题目出处,或表现山的秋意人意,或帮助表现文章的主题,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富有诗意美。 D、第①段文字揭示了有真性情、大胸杯、宽视野,并与外界事物做深度交集,才可能发现和参悟到这事物与众不同的道理。 E、“我爱秋山,其意也不在山,在乎秋意人意也”一句,议论中含有抒情,点明了“我”对秋山所蕴含的秋意人意的喜爱之情。

三、课内阅读

  • 9. 阅读选文《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之酒也    寓:寄托。 B、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C、醉翁之不在酒    意:心意、心思。 D、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行六七里 B、然临于泉上者 C、杂然而陈者 D、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惜墨如金,比如首句“环滁皆山也”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B、第二段描写山中早晚、四时的景物特点,以对偶和散行结合,构成一种错综之美。 C、第三段描写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与民同乐图。 D、全文用了十个“乐”字,但这是一种遭遇贬谪之后的正话反说、寓悲于乐的风格。

四、句子默写

  • 10.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2)、秋草独寻人去后,。(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4)、?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6)、则有心旷神怡,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7)、刘禹锡的诗文素以表达哲理见长。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最为警策人心的诗句就是“ , 这两句诗让我们读出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成为人们用以鼓舞梦想、放飞未来的激励语。

五、课外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王冕者,诸暨人。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 , 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备奴使哉?”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读愚人战!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

    (选自《元史·王冕传》,有删改)

    (注释)①府史,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②奴使,像役使奴隶一样役使我。③禄仕,为食俸禄而为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府史   为

    愚人哉    诚

    (2)、翻译文中画线句。

    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

    (3)、从选文来看,王冕不愿为官的原因有哪些?

六、综合性学习

  • 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1914年11月的某一天,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演讲,地点就在今天清华学堂北侧的同方部。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借用《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百余年来,它的精神滋养着一代代的清华人,激励清华学子刚健自强,容载万物,爱国奉献,造福社会。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正在向世界顶尖大学的道路上昂首迈进。

    (材料二)改革开放40 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 年砥砺奋进,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大会于2018年2月18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说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 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毒突袭而至,渡情来势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1)、写出上面三则材料中的“自强不息”的含义。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三则材料中“自強不息”含义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七、名著阅读

  • 13. 请结合《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梁山好汉的灵魂里,住着一个正义的捍卫者,也住着一个暴力的土匪。

八、作文

  • 1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①为了理想和目标克服一切的困难,要敢于突破自己。——郎平

    ②为了演好青年郎平,白浪(郎平女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减重足足30斤,并且接受了一个多月的表演和台词训练,同时,白浪还反复观看郎平当年的比赛录像,研究她的动作、表情。

    ③电影《夺冠》叙述了中国女排从 1981 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几经沉浮的历程,诠释了几代女排人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精神。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让你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要求:自拟题目;要有真情实事;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