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3【吉林专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中有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证明北京人会(    )
    A、建造房屋 B、制造彩陶 C、使用和保存火 D、种植水稻
  • 2.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巩固周王室统治 C、保证国家兵源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 3.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暴政 B、不满押队军官的残暴欺压 C、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D、拒服兵役,暴力抗秦
  • 4. 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靠贵族推荐 B、通过联姻 C、努力生产粮食 D、建立军功
  •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东晋 B、西晋 C、北朝 D、南朝
  • 6.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分割王国的封地 C、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 7. 殷墟某商代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工具、兵器等,种类齐全,以兵器为主,有钺、刀、戈、矛等,计200多件,镞900多枚,礼器41件。这反映了商代(   )
    A、农业技术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战争较多,青铜武器多样 C、冶铜技术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D、青铜礼器精美,体现权力大小
  • 8.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C、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 9. “先分析是阳症还是阴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材料中的中医诊断方法出自张仲景的(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农政全书》
  • 10. 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图1所示)。这一举措(   )

    图1

    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二、列举题

  • 11. 列举战国时期三个著名的战役。
  • 12. 请写出下列远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

    ①北京人、山顶洞人---

    ②半坡人、河姆渡人---

    ③夏、商、西周---

    ④春秋时期---

  • 13. 根据下列历史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开“私学”之先例,提倡“因材施教”之法——

    (2)、实行“法治”,制造“焚书坑儒”——

    (3)、建隋伟业,创科举之先河——

    (4)、变科举选才之法,实施八股取士之道——

  • 14. 列举出百家争鸣时期三个学派及思想主张。

三、材料分析题

  • 15.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地位。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任选材料四中的一项文化遗产,请你从历史角度为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概括一个理由。

    示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

  • 16.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这种简单的生产工具再加上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时的原始人类,必须过怎样的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2)、图二所示‘“钻孔石斧”主要反映了我国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他们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
    (3)、图三是“铁制农具”。那么铁制工具何时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有什么重要影响?
    (4)、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制工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这种变化最终形成在什么时期?
    (4)、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题

  • 18.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修建者是谁?这一工程起到了哪些作用?
    (3)、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发生的战役三例。
    (4)、根据这段历史的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更加和谐?
  • 19.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四个不同时期的农具,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你知道图C是我国哪一个原始农耕居民使用的主要农业工具?
    (3)、根据图D,列举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4)、请说一说上述农具的不断改进,反映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