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专题:06 青铜艺术和甲骨文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0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时期
  • 2. 古代人民常用“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做(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 3.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
  • 4. 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会意 C、指事 D、形声
  • 5. 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在青铜器上发现甲骨文 B、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D、甲骨文是一种用象形造字方法构成的文字
  • 6.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是(    )

    ①四羊方尊  ②毛公鼎  ③司母戊鼎  ④利簋(gui)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 7. 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

    古文明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古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梵文

    甲骨文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 8. 观察下列甲骨文字形,运用了会意造字方法的是( )
    A、 (牛) B、 (明) C、 (胃) D、 (正)
  • 9.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0. 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
  • 11. 鼎和簋是周朝重要的青铜礼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等。以上材料最能说明周朝 (   )
    A、青铜器种类多 B、青铜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C、礼乐制度完备 D、礼器的数量反映了严格的等级界限
  • 12. 有关下边两幅图片中青铜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两件青铜器都主要用于祭祀 C、体现了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D、都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
  • 13.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C、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 D、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 14. 下图龟甲上,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

    A、商王狩猎                                B、炮烙之刑   C、盘庚迁殷                                D、禹传子,家天下
  • 15.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

    A、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 16. 如图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依次是(   )

    A、象形 - 会意 B、会意 - 象形 C、象形 - 指事 D、会意 - 指事
  • 17. 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和敬畏,象征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等作用。因之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为了明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描述的是(    )
    A、青铜器用途广泛 B、青铜器反映等级界限 C、青铜器种类丰富吧 D、青铜器冶炼技术高超
  • 18. “宗”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其中“ ”像宫室屋宇之形,“ ”最有可能是表示(   )
    A、  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二、判断题

  • 19. 甲骨文没有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 20. 夏都出土的甲骨文卜辞对研究其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夏朝开始的。
  • 21.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 22. 商代后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三、填空题

  • 23. 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 24. 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做“

  • 25. 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采用了方法。
  • 26. 商后期制造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而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四、材料分析题

  • 27.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创造的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的意义?
    (3)、请写出上面三幅青铜器图片中图一、图二的名称。并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复杂变为简易。

    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
    (3)、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 29. 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所体现的文字盛行于哪个朝代?
    (2)、这种文字叫什么?用的刻写材料是什么?
    (3)、这种文字有什么历史地位?
    (4)、这种文字有哪些造字方法?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

    (一片甲骨惊天下)

    材料一:

    (青铜文明震世界)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
    (3)、图三是出自什么朝代的青铜器?它是叫什么?
    (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 31.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1)、写出材料一图一、图二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青铜器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

    位?商周时期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骨文记载的内

    容及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