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同学们发现墙角石头表面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绿色,非常湿滑。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判断这一层绿色中是否存在生物的是( )
    A、是否能生长 B、是否为绿色 C、有无细胞结构 D、是否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2.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需要营养 B、生物能繁殖 C、生物能呼吸 D、生物能生长
  • 3. “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春水澄碧,游鱼嬉戏。”这一场景中描述了不少的生物,下列选项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禾苗 B、小麦 C、春水 D、游鱼
  • 4. “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 5. 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活需要营养
  • 6. 2019年12月,在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简称NCP)的致病病毒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判断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   能使人患病 B、个体微小 C、能进行繁殖 D、能进行运动
  • 7.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既可肉眼观察,也可借助工具 B、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C、有些观察结果可以制成图表 D、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长时间
  • 8. 为了解某中学初中生近视状况,研究人员进行相关调查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近视率最低的初一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进行调查 B、采用发放问卷的方法调查学生近视率,准确率最高 C、为避免性别对近视率的干扰,只调查女同学近视率 D、要如实的记录调查结果,并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
  • 9. 研究者为了探究“湿度对粘虫幼虫取食的影响”,做了如下设计,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组别

    粘虫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60只

    晴朗的白天

    适宜

    30

    60只

    阴天

    适宜

    45

    60只

    夜间

    适宜

    60

    A、粘虫的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相对湿度
  • 10. 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环境因素有(    )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
  • 11. 香蕉在南方生长良好,而在北方长势很差。影响香蕉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土壤 C、温度 D、水分
  • 12.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13. 北极熊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 14. 下列各项活动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绿头鸭趾间有蹼 B、青蛙冬眠 C、莲藕根状茎中有气腔 D、大树底下好乘凉
  • 15.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 16. 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制约生物
  • 17. 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 18. 下列各选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B、凤凰岭公园里的全部生物 C、北京植物园的所有植物 D、大兴野生动物园的所有动物
  • 19.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此生态系统中,黄刺蛾和天牛的幼虫都可以取食元宝枫的叶片,捕虫鸟捕食这些幼虫。下列关于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哪条是正确的( )
    A、元宝枫叶片→黄刺蛾→捕虫鸟 B、元宝枫→天牛→捕虫鸟 C、阳光→元宝枫→黄刺蛾→捕虫鸟 D、元宝枫→黄刺蛾→捕虫鸟→细菌
  • 20. 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C、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D、体现了捕食关系
  • 21. 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 22. 用显微镜观整细胞时,以下四种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目镜 10× ,物镜 10× B、目镜 5× ,物镜 4× C、目镜 10× ,物镜 40× D、目镜 5× ,物镜 10×
  • 23. 将写有b的装片放于载物台上,对准通光孔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 )
    A、b B、d C、q D、p
  • 24.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视野中(    )
    A、细胞体积大,细胞数目多 B、细胞体积大,细胞数目少 C、细胞体积小,细胞数目少 D、细胞体积小,细胞数目多
  • 25. 在较弱的光线条件下,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哪种组合比较合理(  )
    A、凹面镜;大光圈 B、平面镜;大光圈 C、凹面镜;小光圈 D、平面镜;小光圈
  • 26.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里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反光镜上
  • 27.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下图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左上方移动 C、向右上方移动 D、向右下方移动
  • 28.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 29.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将视野由甲变为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A、调用小光圈 B、将装片右移 C、转动转换器 D、调粗准焦螺旋
  • 30.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哪项操作不是必需的( )
    A、对光和调节焦距 B、安放和移动玻片标本 C、擦净反光镜上轻微的指纹痕迹 D、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
  • 31. 下列叙述的生命现象与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生物能进行呼吸——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C、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木耳从朽木中获取有机物 D、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内的部分代谢终产物随汗液排出
  • 32.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实例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变色龙随着环境改变体色 B、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毫米 C、常刮大风的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 D、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 33. 东北某地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

    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土壤 C、 D、温度
  • 34. 在一块农田中,螟虫吃植物,蛙吃螟虫,蛇吃蛙,猫头鹰吃蛇,这些生物之间构成了(  )
    A、食物网 B、食物链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 3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
  • 36.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C、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D、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 37. 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镜筒较小幅度地上升或下降---转动粗准焦螺旋 C、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 38. 图中,图1为某同学低倍镜下最初观察的物像,图2为调整后的物像。该同学进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③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④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⑤转换高倍物

    A、③②⑤① B、④⑤③① C、④①⑤③ D、③⑤①④
  • 39.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在玻片的左上角不小心留了一个小气泡,用低倍镜观察时,气泡可能会出现在视野的(  )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 40. 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   )
    A、光圈 B、转换器 C、反光镜 D、目镜

二、综合题

  • 41. 翠湖湿地位于海淀区,曾因污染严重导致动植物种类减少。自2009年实施人工修复以来,湿地环境发生了巨变,成为北京唯一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翠湖湿地公园中的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2)、水是影响翠湖湿地动植物生活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水质净化是湿地恢复的重要工作。
    (3)、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净化水质。

    ①让污水流经吸附有多种微生物的生物膜,微生物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因此,这类微生物常常被称为者。

    ②每年投放滤食性鱼类如花鲢、白鲢,直接降低了某些爆发式增长的浮游生物的数量,对维持水体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 以及在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人工修复后的翠湖湿地,鸟类的食物和栖息地增多,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主要原因是该湿地公园中数量增加,使流入湿地的总能量增加,可供养更多的鸟类。
    (5)、目前,翠湖湿地依然设立封闭保育区,禁止游人进入,以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等野生动植物的干扰和破坏,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翠湖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
  • 42. 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门头沟区灵山脚下,它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也是京西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写出图1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其中,蛇和鹰的关系是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小龙门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原因是
    (3)、褐马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了解小龙门森林公园中褐马鸡的数量和分布,可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法。
    (4)、小龙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是:。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除图2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是可以随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该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三、实验探究题

  • 43. 鼠妇始载于《神农本草》,其性温,味酸,入肝经有破淤血、解毒、止痛利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鼠妇具有阵痛、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尤其在治疗皮肤病等方面疗效显著,其药用前景非常广阔。为此对鼠妇生活环境的研究,为今后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请据此回答:
    (1)、对该问题作出假设: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两种环境。这种实验叫实验。
    (3)、实验方案如下

    ①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②实验装置:取方形铁盘,以铁盘的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A侧),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B侧)。

    ③方法步骤:

    a.在两侧的中央各放入只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b.每分钟统计一次两侧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c.结果如下表。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A侧

    3

    2

    2

    2

    2

    3

    2

    2

    1

    2

    B侧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4)、实验后,我们班级的10个小组可看作是多次重复实验,计算 , 这样的目的是排除。某小组实验结果与其他几组差异很大,在记录数据时应(填“如实记录”或“修改数据”或“放弃数据”)

四、资料分析题

  • 44.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举行,植物馆是其四大核心主场馆之一。走进植物馆一层的温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透明水池,池内有树有鱼、有沙有虾,模拟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是其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带上。植物馆用蚝壳和特制海盐营造海洋环境,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让室温始终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湿度达到热带植物所需的湿度,才使红树得以在此安居。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植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态和生理特征。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同时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最奇妙的特征是“胎生现象”,其种子在离开母体前就已经开始萌发,待胚轴生长到20-40厘米才脱离母体,直接插入淤泥生根,避免幼体被海浪冲走。红树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泌盐能力,某些种类红树植物的叶片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盐分排出叶片。

    除红树植物外,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藻类和其他伴生植物。植物的凋落物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动物来此觅食栖息,如海洋中的浮游动物、贝类、螺类、寄居蟹和多种鱼类等。由于气候温暖潮湿,红树林也成为了候鸟的越冬场所和迁徙的中转站,更是多种海鸟生存、繁衍的场所。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近些年,由于水环境污染、围海造地、挖塘养殖等原因,我国红树林面积逐渐减少。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1)、影响红树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根据文中第一段信息可知,影响红树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请举一例)。
    (2)、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的原因是。这体现了它既能适应环境,又能环境。
    (3)、如果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发展红树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