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 )A、北京人的体态特征 B、北京人进入旧石器时代 C、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D、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2. 如图是1975年在贵州省兴义县猫猫洞出土的一把距今14000年的鹿角铲,其制作过程首先是在截断鹿角的一端刮出一个约45度的刃口,然后再加以磨制。据此可知,该远古人类( )A、已经掌握磨制技术 B、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C、会种植和栽培水稻 D、处于父系氏族社会3. 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4.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5. 下列传说中的人物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尧 B、舜 C、鲧 D、炎帝和黄帝6.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7.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8.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9. 下图所示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钩(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的造字方法是( )A、会意 B、象形 C、假借 D、形声10.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11. “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12.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13. 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14.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15. “(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引自《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 )A、立功将士的利益 B、新兴地主的利益 C、没落奴隶主的利益 D、富裕农民的利益16. 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说明孔子( )A、注重社会和谐 B、强调以民为本 C、主张以德治民 D、宣传“克己复礼”17. 故宫的御花园有效地利用“错景”的手法邻借了院外大树等其他景物,实现了“虚”与“实”、“动”与“静”之间的相互结合。此处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属于( )A、道家审美思想 B、皇权至上观念 C、儒家礼制思想 D、“南面而王”观念18. 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请候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这主要反映出李白( )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 B、认为秦朝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 C、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 D、认为秦朝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19.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历史自有其与其他国家民族不同之特殊性……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20. 易中天在其著作中指出,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D、世袭制兴,禅让制灭21. 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 D、标志着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22. 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柔然23. 以下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24.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A、战乱频繁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
二、填空题
-
25. 半坡原始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战国后期秦国在岷江修建的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2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汉王。27. 为了现固疆土,西周实行了;秦朝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综合题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面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辰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七八千年前我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河姆渡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代青铜文明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2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摘编自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三: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并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绵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3)、概括材料三中秦朝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条件。3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般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孔子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材料二: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摘编自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三:孟子的政治原理,大体承袭孔子,主张所谓“仁政”,也就是把“不忍人之心”扩充到政治精神中去。他以为政治的最高理想,在谋全人类的幸福……他有几句有关政治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忱其忧”“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种见解是孟子以前的儒家所没有的。孟子在政治措施中,最注重“养民”,他曾立有改善民生的具体方案。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局面的举措及其教育主张。(2)、写出材料二中荀子和庄子分別属于哪家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