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观察下图中植物的变化,主要体现生物特征中的( )

    A、能繁殖后代 B、能生长 C、能遗传变异 D、能进化
  • 2.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称量物体的质量 D、点燃酒精灯
  • 3. PM2.5 表示空气中细小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不到人的头发直径的1/20。则这种颗粒物的直径最接近( )
    A、2.5微米 B、2.5毫米 C、2.5 厘米 D、2.5 分米
  • 4. 衣藻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在水中能自由游动,其细胞结构如下图所示。衣藻属于植物,是因为其具有( )

    A、鞭毛 B、伸缩泡 C、细胞核 D、叶绿体
  • 5. 某室内温度计的示数如上图所示。则该时刻室内温度为( )

    A、14℃ B、18℃ C、-14℃ D、-18C
  • 6.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细胞,如上图所示。该过程属于细胞的( )

    A、分裂 B、分化 C、生长 D、分类
  • 7. 喜旱莲子草能清热解毒,如图所示,它的叶片呈矩圆形,花密生。从植物分类上看,它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 8. 上图为某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体温变化情况。则该动物可能是( )

    A、鸽子 B、青蛙 C、 D、鲤鱼
  • 9. 每个人都要有安全逃生和自我救助的意识和能力,以应不测。下列地震逃生方法不合理的是( )
    A、若在房间可躲在桌子底下 B、若在马路上则立即到空旷处 C、若在高楼则迅速乘电梯下楼 D、若在公共场所则应有序疏散
  • 10. 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是( )
    A、乱砍滥伐 B、堆放矿渣 C、破坏坡面 D、修建水库
  • 11. 下图为某科学小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则E处表示的地形为( )

    A、山顶 B、鞍部 C、山谷 D、山脊
  • 12.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它从一千多年前的小沙洲演变成现在中国第三大岛屿,且仍在增长。则崇明岛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 13. 科学家认识事物往往需要证据支持。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的是( )
    A、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B、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时笔尖先消失 C、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 14.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的火焰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们四人的对话。其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A、 B、 C、 D、
  • 15. 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 16. 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小熊猫、大熊猫、棕熊和小浣熊的分类图解。

     

    (1)、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这一类动物区别其他类别动物的特点是和哺乳。
    (2)、四种生物中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3)、四种动物中除小浣熊外,都属于世界濒危物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17. 图甲为小明设计的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

     

    (1)、地球是由 大板块组成的。
    (2)、该实验模拟的是地壳运动中的板块 (填“碰撞"或“张裂”)现象。
    (3)、实验中水流模拟的岩浆,主要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地幔中。图乙中表示地幔的是(填序号)
  • 18. 实验课上,小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所示,进行染色操作时,小明将红墨水滴于①处,则吸水纸应放在处。
    (2)、小明分别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了细胞。图乙中为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是 (填 “A'或“B”)。
    (3)、如图丙是小明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则洋葱表皮属于组织。
  • 19. 蚊子的种类繁多,常见有按蚊、伊蚊和库蚊三种。

    (1)、如图甲为蚊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蚊子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2)、按蚊会传播疟原虫并引发疟疾。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是因为它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如控制物质进出的 (填细胞结 构名称)
    (3)、为宣传蚊子的防疫知识,小明制作了如图乙的蚊子分类检索表。则图丙所示的能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应是表中的 (填字母) 。
  • 20. 如图所示为小明制作的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气体,瓶塞不漏气,A为一段液柱。

     

    (1)、若外界温度降低,则液柱A会向移动。(填“左”或“右”)
    (2)、若要提高该气体温度计的精确性,请提出一条改进措施:
  • 21. 如图所示,小明将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球外壳完好)放入热水中,发现乒乓球复原了。

     

    (1)、在该过程中,乒乓球内空气的质量将如何变化?
    (2)、乒乓球能复原主要因为球内气压增大。查阅资料知,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球内壁上撞击的分子数越多,球内气压就会越大。因此,当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时,由于而使撞击球壳壁的分子数在单位时间内增多,从而导致气压增大。
    (3)、小明将凹陷的乒乓球置于酒精灯上方加热,也想使其复原,但结果乒乓球燃烧了。球壳材料能燃烧,是这种材料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 22. 小明想探究蚯蚓运动的快慢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于蚯蚓每次都会朝不同方向运动,于是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多个同心圆(相邻同心圆半径相差1厘米,图中只显示部分同心圆) ,无需刻度尺,即能方便地获取蚯蚓运动的距离。方案设计如下:在三个大小相同、粗糙程度依次减小的水泥板、硬纸板及玻璃板上,画同心圆,各将一只蚯蚓先后置于三块板的圆心0处,记录1分钟内蚯蚓爬过的距离(取整数),重复3次,并取平均值。

    (1)、小明方便地获取蚯蚓运动距离的方法是
    (2)、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方案中有一明显的缺陷,它是
    (3)、小明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实验,收集并处理数据如图乙所示。则本实验的初步结论是
  • 23. 小明发现快递配送的冷藏生鲜都装在泡沫保温箱中。为比较泡沫与棉花隔热性能的强弱,他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温装置A、B,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的冰和等质量的水,如图甲所示。在相同室内环境下同时开始实验,测得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

    (1)、除温度传感器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泡沫的隔热性能比棉花强。请结合图乙信息,说明小明得出结论的证据是:
    (3)、泡沫的隔热性能很强,但专家并不建议用泡沫箱来保温食品。下列叙述支持专家观点的有________ (可多选) 。
    A、泡沫具有耐冲击、易成型的性质,且价格低廉 B、当温度高于65℃时,泡沫会释放有毒物质渗入到食物中,危害人体健康 C、泡沫密度小,可有效减轻物品包装质量,降低运输费用 D、泡沫易燃,大量泡沫堆积,运输中易引发火灾
  • 24. 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60分钟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的水的体积为: A<B<C。
    (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分钟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分钟内D组杯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25题4分,26题6分,27题8分,共18分)

  • 25. 小明坐动车到西藏旅游,当经过青藏铁路一个路段时,看到路基两旁插了一排的管子,如图甲所示。小明很好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些管子称为“热管”。原来,青藏铁路的建造要穿越很多“多年冻土”区,冻土稳定才能确保路基稳定。插入这些热管就是保证“冻土”区冰块不会因温度过高熔化而导致路基松软不牢固。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其示意图如图乙。热管下端5米插入冻土中,上端2米露在空气中。当冻土的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时,热管就开始工作,以保持冻土低温。请结合所学知识,对热管能帮助散热,保持冻土低温的原理做出合理解释。

  • 26.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历史上,奥地利科学家莱尼茨尔于1888年发现了-种奇特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不过是浑浊的,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的液体。该物质在加热过程,仿佛出现两次熔化过程、有两个熔点。其实,莱尼茨尔发现的就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的第四种状态,叫做液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脑等显示器的制作。

    (1)、如图甲是小明绘制的某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其中表示气态的是 (填字母)。
    (2)、小明根据题中莱尼茨尔的发现,绘制了该物质加热过程中第一次熔化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如图乙。

    ①乙图中表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是段 (用字母表示)。

    ②请在答题卷中补充画出该物质继续加热时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

  • 27. 图甲所示为同学们在综合实践基地制作的水培植株,其水面上浮有一些“小石头”,同学误称其为“浮石”。它们实际上是起固定植株作用的“陶粒”,是以页岩、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焙烧形成。

    (1)、真正的“浮石”是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有气孔构造的岩石,其本质属于岩。
    (2)、小明要测定某品牌陶粒(无吸水性)的密度。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20颗陶粒,用托盘天平称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20颗陶粒的质量为克。

    步骤二:将该20颗陶粒,置于量筒A中,并用一个带孔隔板(浮石不能通过小孔)卡在量筒里。用另一个装有50毫升水的量筒B,往A中加水,至液面到达隔板处,此时量筒B中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通过计算说明该品牌陶粒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