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校联考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2-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符合20世纪初中国觉醒的条件是( )
    A、《马关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B、《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2. 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
  • 3.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称赞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B、                   C、 D、
  • 4. 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 )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主主义   ④民生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B、百姓到东交民巷县令处伸冤 C、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D、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 6. 下图是一份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下列对该杂志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

    ②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相同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B、都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C、都经过长期的准备 D、都是工人阶级担任领导
  • 8. 下面历史事件中,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先后成为事件中心的是( )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他的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为他的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有(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国民党的成立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 11.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后来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 12.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①发动南昌起义  ②召开八七会议  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开展土地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这里”指的是( )
    A、遵义 B、南昌 C、会宁 D、瑞金
  • 14.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C、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15. 某班拟开展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下表是学生们搜集整理的资料,请判断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视频 《秋收起义》《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知多少》
    A、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工农红军长征
  • 1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 17. 《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 18. 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②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③“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轰,前进!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 19.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民族统一战线、9月3日、收回台湾”,它的谜底应是()
    A、召开中共一大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成立新中国
  • 20.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星火燎原;1931年 B、停止内战;1931年 C、星火燎原;1937年 D、停止内战;1937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共 50 分。

  • 21. 近代中国,在探索中前行。

    材料: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请补充材料一思维导图①②部分,并根据导图概况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③。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并说说辛亥革命与事件②的联系。
  • 22. 一种口号,一段历史,一种情坏。
    (1)、根据材料中五四运动的口号写出运动爆发的原因
    (2)、一二・九运动口号中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后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3)、上述哪一次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4)、青年学生是这两场运动的先锋,你认为他们身上的哪一种精神品质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 23.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1)、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
    (2)、通过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3)、列举史实,论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
  • 24. 两万五千里,让世界为之震撼。

    材料一: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

    ——摘自《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1935年1月,红军攻克某重镇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1)、材料一中“这一史诗般的逃亡”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于“史诗般”这一描述你是怎么理解的?
    (2)、材料二中“某重镇”的名称是什么?对应图中哪一序号?请简述这次重镇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影响。
  • 25. 抗日战争,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蒋介石《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一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和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10.9万

    (1)、材料一中的“此案”是指什么事件?蒋介石对“此案”持什么态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材料二是蒋介石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谈话?这个事件对中国时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态度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你对中国抗战有怎样的认识?
  • 26. 抗日战争,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为更好的学习抗日战争,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学生们收集和整理的资料。

    (1)、这则新闻报道的消息属于什么事件?请再写一例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资料二反映的是哪两场重要战役?
    (3)、综合所有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回望过去,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记忆,更是启示。日本无条件投降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