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文理联赛语文试卷(2020.05)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26 类型:竞赛测试

一、积累(10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①   中学生是人生绚丽多彩的季节,充满了无限的(chōng jǐng)    (A)        与 梦想。既有对“天上的街市”的遐想与期盼,也有“多歧路,今安在”的困惑与 (mǐ wǎng)   (B)        ,更有“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自信与豪迈。

    ②   中学生也是“背起行囊,说走就走”的年龄,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步履匆匆。刚刚还在洞庭湖边感受大自然宁静之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一转身又在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   中学生也是多愁善感的年龄,喜形于色是他们的标鉴。一会儿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倚东风,         ”(秦观《行香子))),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模样;一会儿又是少年老成,老气横秋,"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仿佛“         , 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④   中学生又是勤勉好学的年龄,百问不厌是他们的特征。时而偏爱《诗经》,对《诗 经》“六义”记之诵之;时而青睐《清明上河图》,读张著题跋,梦回曾经的繁华;时而饱读史书,对“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感兴趣;时而凝神思索,质疑中国古代 的三皇五帝。

    (1)、根据第①语段中括号里的注音在A、 B处写出相应的词语。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文中标序号的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名句。
    (4)、第④语段中加点的“六义”“跋”“正史”“三皇五帝”的意思,你知道吗?请选择其

    中两处进行解释。

二、阅读(30分)

  • 2. 下面是小童制作的关于林冲的故事情节及其性格发展的思维导图,请你在空白处填入

    相应的内容。

    故事情节:        性格发展:

  • 3. 学校蓝衣剧社准备排练“刺配沧州道”这一剧情,邀你扮演鲁智深。要演好这一角色,

    除了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外,在阅读策略上你还会做哪些具体安排?

  • 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许国石坊,一座明代的“凯旋门”

    樵夫

    许国石坊是徽州古城沉甸甸的什物,许多人都是奔它而至,我也一样。我一步一步缓缓地走近它,屏息,凝神,放缓脚步,等待旧时光被我唤醒的气息。我仿佛听到那沉重的踏踏声,叩响着这座古城的石板,带着沉雄、幽远的时空况味。我一步一步地走近它,目光被它一点一点抬了起来,我似乎只有以仰望的姿态,才能真正抵达它的每一处。

    这座石坊它是美的,三层,冲天式,八脚,东西两面各四脚,南北两面看上去各两脚, 确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八脚坊,于中国石坊群,就有些鹤立鸡群的意味;世人啧啧有声:“东方的凯旋门”。石质粗朴,桩柱、析梁、拦板、斗拱,都泛着幽亮与圆润的光泽,那是时光的痕迹。石坊雕饰极为精美,石匠艺人的所有技艺,在这都能一一品读,即便是我这双已领略过无数牌坊之美的眼睛,在这儿,依旧流连忘返。好一阵,目光失神,它的美让人晕眩,世上竟有如此之美。定定地立于它的跟前,曾竖立在我视野中的牌坊,仿佛被一柄锯划拉一下,纷纷倒下。此时,唯许国石坊孤寂地竖立着。

    仰望着石坊,思索的目光将这册用石质语汇写就的历史,一页一页揭开。

    许国,是这座石坊用石质语汇书写在历史册页中的主人,如今坊主已去,坊仍在。只不过,在我而言,楼在,昔人将返。许国是古徽州府数县人,家世并不显赫,但家境甚是优越。中举后离开款县,操起了教书的营生,将四书五经织就的锦绣前程,一个一个送给他的弟子,及至他三十八岁这年,他的那些已贵为进士的弟子,聚在一起宴请他时,带

    着几分嬉戏、揶榆的味儿,让他参加会试,如果老师高中,弟子一定用径县最好的石材给老师立一石坊。许国果然参加了会试,果然荣登进士榜。在隆庆帝时,许国即为万历的尊师。其后出任过检讨、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万历年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荣升为万历朝的内阁成员,成了一言可以影响社援、民生的人。许国一定是个有情怀的人,像无数的儒士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他的人生理想,在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时,这种人格理想,一定给他智慧的灯盏添上了纯净的灯油。他给万历帝平定云南叛乱的谋略。次年的九月,叛乱被平息,君臣欣悦。万历帝按功行赏,晋升许国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恩荣许国可立牌坊,并允这位帝师返家四个月。在那个皇权至上、为官最光宗耀祖的年代,这是无尚的荣耀,是许多仕人最高的梦想。

    许国等了十九年,万历十二年,许国五十七岁,他昂首挺胸地回到故园了。那些曾经的弟子,据说也果真运来径县最好的石材青色茶回石。躺在地上的石材,躺着就仅仅是块

    石材而已,一旦矗立起来,那就宛若立于尘世的一个人。许国托腮,捋须,曳着一身显贵的官袍,他一心想着的恐怕是如何在牌坊林立的徽州,争得他人无法企及的脸面。在繁华街市的十字路口,一座八脚牌坊横空而立,旷古压今。逾越返乡的时间,许国回到朝廷。上朝时分,万历帝与群臣议政,唯次辅许国跪在丹异上一言不发。万历帝见许国沉默不语,不是往日模样,说,许阁老,朕给你四个月回家造坊,为何延了四个月,依朕看,不要说造个四脚坊,就是造八脚牌坊也造好了。许国叩头称谢,三呼万岁,奏称臣建的石坊正是八脚牌坊。万历帝许是江山稳固,也赖于这位帝师,也不责备许国了。皇权至上的社会,皇帝一言九鼎。许国真是聪明绝代。

    我仔仔细细地察看石坊的每一方位的内外两面,从一楼到三楼,目光如锤敲击着石质的每一个词汇,从落在石质上的每一个浑朴的字,到每一个雕饰的图案,一个纹理都不落下,许国仿佛无可通形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将“恩荣”悬于石坊的每一方位的内外顶层,它无言地昭示人们,这是皇恩,不是豪商巨贾可以用金银兑换的。我伫立在阳和门一侧,仰视的目光还是重重撞击石坊中层“先学后臣”几个笔墨厚重的字,它们像坊上其他文字一样,浑厚,孰实,出自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许国沉重如磐的分量。许国之所以是朝廷重臣,在于他苦究经书,在于他学识上的卓尔不群。人们可学,似乎又隐约告诉人们,不可学。下层的“大学士”,董其昌似乎更是加重了笔力。“大学士”那就是切切实实的,那是皇权的中枢要员。最下的一行小字,详尽地叙述了许国的所有职位:少保兼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在另一面,当看到“上台元老”, 似乎就看到许国得意的神情,他告诉世人,他可是辅佐过嘉靖、隆庆、万历的重臣。其实,现世人们的解读有些过于捧场了,说他是万历帝的重臣,确乎恰当些。

    中国历史绵长的河流,自王权、皇权粉墨登场后,臣子的人格中弥漫着复杂的让人无法道明的岚气,或雾岚,或雨岚,或烟岚,甚或尘岚,无人确定.臣子们,脱离不了世俗侩气,炫耀自己,这是时光长河中曾经连绵不断地上演过的.无论怎样炫耀,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到悬于他们之上的皇权利剑。许国一样无可逃遁。石坊,默默地陈说了遮蔽于绵绵山川的皇权文化。这座石坊的南面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它雕饰着“巨龙腾飞”。南,永远是官吏的象征。孔子说学子可入仕时,就儒雅地说“可南”。“巨龙腾飞”,这是许国对皇权的顶礼膜拜。他永远把皇权抬得高而又高。而在坊的内侧,许国雕上“英(鹰)姿(雉)焕(獾)发”,用永恒的石质语言,颂扬万历

    帝的年轻有为。

    任何行为,都来自心灵的指引。许国的一颗心,安谧于此,他又能何处遁形呢。

    时间,永远是一个让人看清世相的绝好的什物,它将纷乱的东西,一一拨正。与许国几乎同时代的那个英国人培根,在许国唯皇命是瞻的时候,却发出了振聋发聩声: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限制王权。知识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力量,而知识来源于对世界的感觉。培根将王或皇,拉下了高高的神坛。神,訇然倒下;人,坚韧立起。

    太阳西下,暗色缓缓地汇拢来.我再看了一眼石坊,终于离开,渐行渐远,回看这座石坊,已确实愈来愈小且低矮。夜霭笼罩,许国石坊仿佛已被黑夜湮没。而在我心中,石坊已纪

    【注释】①纪(pǐ):毁坏;倒塌。

    (1)、许国的人生轨迹,也正是孔乙己、范进梦想的人生之路。请你梳理文本,结合阅读积累,

    根据己经填写的内容把下面图表补充完整。

    (2)、许国石坊,一座石坊而已,而我“只有以仰望的姿态,才能真正抵达它的每一处”,为

    什么?

    (3)、在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血液里,存在着皇权文化的基因,有人把“皇权文化”誉为中国第

    四种传统文化。请你阅读文本,列举浸润在许国和其石坊上的皇权文化的表现。

    (4)、文章开篇说许国石坊“我似乎只有以仰望的姿态,才能真正抵达它的每一处”,“于

    中国石坊群,就有些鹤立鸡群的意味”,是“东方的凯旋门”,结尾却又说“已确实愈

    来愈小且低矮”,“在我心中,石坊已圮”,这是否前后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 5. 文言文阅读

    【甲】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后爱莲说

    【明清〕张履祥

    莲之为物,爱之者或以臭味 , 或以芳泽,未有能知其德者也.自周子为之说,而人莫不称其德矣,然未及其才也。

    窃见用之大者,实与根可以供笾豆 , 可以充民食,可以疗疾疢 , 细至叶须茎节,无一不可资人采择者。群卉之中,根之美者叶或弃,落其实者干有遗,求其兼善,盖罕及焉.而又阳煦已盛,厥荣渐敷,阴节未凝,蛰藏早固,合乎君子进退出处之义。予故匪惟爱之,益用敬之,而引焉环堵间,备师友云。

    【注释】①臭(xiù)味:气味。②周子:即周敦颐。③笾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此处借指祭仪。④疾疢(chèn):疾病。⑤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指代狭小简陋的居室。

    (1)、阅读甲乙两文,然后填空。

    周敦颐曾作《爱莲说》,称颂莲花的①;张履样另辟蹊径,作《后爱莲说》,

    赞扬莲花的②。两文均由物及人,托物言志,耐人寻味,周敦颐说“③”,

    张履样说“” 。

    (2)、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②无一不可资人采

    ③阴节未凝,藏早固

    (3)、下面的图表概括了莲花一生的价值,根据图例用自己的语言补充完整。

    (4)、周敦颐“独爱莲”,张履祥“匪惟爱之,益用敬之”。结合两则短文,具体分析“莲花”

    受到两位大家青睐的原因?

三、写作(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墙大院夯实了童年富有的基石,却失却了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时光;钢筋水泥的丛林圈养了孤独的你我,却阻断了邻里间浓浓的亲情;来势栖汹的新冠肺炎,差一点割断了武汉、湖北乃至世界联系的纽带;自称自由平等的美国却笼罩着种族隔离的阴霾,黑人至今仍生活在另一个“朋友圈”;浅浅的台湾海峡把宝岛台湾与大陆隔离了数十年,让游子望穿秋水;巴以边界布满弹孔的隔离墙见证着一个个通向复仇与死亡道路的冤魂,令真主和上帝也落下悲情的泪水。

    学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隔离”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邀你参加。

    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