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可能不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乐器发出声音一定是乐音2. 苏州街头有一个会说话的交通警示产品,名为路口智能语音警示柱”。它在行人绿灯亮起的时候开启语音提示“绿灯亮起请通行”;在红灯状态下,开启检测模式,当检测到行人闯红灯行为时,语音播报提示“红灯亮起请勿通行”,检测模式下检测器检测到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激光3.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4.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5. 如图,在暗室内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坚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Ⅰ区是红外线,Ⅲ区是紫外线 B、Ⅰ区的光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 C、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光屏上不会出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6.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
D、
7. 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A、B、
C、
D、
8.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1.5m C、2m D、3m9. “吹制玻璃工艺”是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在室温下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使料泡不断胀大,再使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 在吹制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下列图象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B、
C、
D、
10. 在“探究敲击铜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竖直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A、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C、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D、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11. 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都比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物体亮 C、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衣服呈红色 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云,看到的是云的实像12. 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在鼓面上放纸屑,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 B、在研究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使蜡烛受热均匀 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我们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二、填空题
-
13. 用一张硬卡片在木梳的齿上划过,可以听到卡片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用卡片分两划过梳齿,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我们听到卡片发出声音的不同。14. 如图所示,在较深的方盘内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通过水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会在墙壁上观察到光的现象,此时的平面镜和水相当于(填一种光学仪器)。15. 霜降节气过后,枫树开始变红,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晕染了整个天平山.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出太阳光中的红光,如果在暗室里只将蓝色的光照到枫叶表面,会看到枫叶呈色。16. 用酒精灯对烧瓶内的水加热,在烧瓶的上方倾斜放一个金属板观察底面,发现有水珠出现,发生的是现象,这个过程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金属板温度升高。擦干金属板,立刻重新做本实验,却发现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原因是。17. 如图,小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三原色时,把三种强度相同的当照在一起。图中的区域1应标色,区域2应标色。18.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原理制成的。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19. 请完成以下对一些现象的解释:(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下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2)、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头叶子,可以有效的减少自身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有助于其存活。(3)、用水壶烧开水时,离壶嘴较(近/远)的地方“白气”比较多,“白气”是(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4)、民间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意思是秋冬的晚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霜;下雪后,雪成水,需要热,使周围温度下降(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5)、我国的最低气温可达 ,根据表中数据,要制作在我国通用的寒暑表,可以用作为测温物质;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计用作为测温物质更适合。
沸点
沸点
酒精
-107℃
78℃
水银
-39℃
357℃
水
0℃
100℃
20. 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21. 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两空均填序号)。三、实验题
-
22. 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把“碘锤”放入热水中,(1)、观察到黑色固态碘颗粒逐渐消失,变成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她查询了一些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她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小明发现实验速度较慢,产生的气体颜色也较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23.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选填“实像”或“虚像”)(2)、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会”或“不会”)改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更小一点的小圆孔,此时仍然能成像,但像会变(选填“大”或“小”或“亮”或“暗”)24.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甲图中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铁圈;(2)、根据记录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由实验数据可知此时气压(选填“低于”或“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实验并观察现象,当加热到第 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水,现象为图丙中的(选填“a”或“b”);(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原因);(5)、实验结束后,小明熄灭酒精灯,小华观察到水还会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但水不能持续沸腾,说明沸腾需要。
时间/min
…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25. 以下是课本上的两个实验:(1)、如图左,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现象,需要(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压活塞,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2)、利用如图中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图右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实验中冰熔化用了 ;它是(选填“晶体”和“非晶体”)
图右中第6min时,物质处于态。第16min时,物质处于态。
26.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玻璃板应垂直放置;(2)、实验中A、B两支蜡烛的外形应(选填“相同”或“不同”)。移动B蜡烛,直到它与A蜡烛的像时,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再移去B蜡烛,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3)、实验中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操作过程中为了看清像,蜡烛A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B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6)、如图(2)是某同学在自纸上记录的蜡烛和玻璃板的位置,他正确的测出了蜡烛甲、乙的中心到玻璃板中间的距离,并记录了下表,他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请说出其中的原因: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算出玻璃板的厚度为 。蜡烛位置
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A
55
51
B
80
76
C
45
41
27.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性。(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 和 ,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5)、当光按照上述步骤入射时,虽然纸板在同一平面内,但却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束,这是因为。次数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四、作图题
-
28.(1)、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楼镜照射到白屏上,请在图中用
大致画出紫光的位置;
(2)、图乙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3)、用一酒精灯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