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hè)    蓄(zhù)     粗(kuàng)      咄逼人(duō) B、笑(nì)     确(záo)     倜(tǎng)       人声鼎(fú) C、(ài)     戒(chéng)   突(wù)        轻怕重(niān) D、(xuàn)  怪(zhēn)    护(bì)        差不齐(cēn)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嘹亮   澄清   皂荚树   喜出望外   人迹罕至 B、禁锢   缥缈   薰衣草   美不盛收   见异思迁 C、静谧   温训   滑稽画   截然不同   神采奕奕 D、虐待   硬郎   麝香鸭   杞人忧天   怪诞不经
  • 3.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派一部重要的典籍,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C、《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题目,诸葛亮《诫子书》中“书“意思是书信。《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李白、杜甫、李商隐、岑参、刘禹锡都是唐代文学家,其中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

二、基础知识综合

  • 4. 阅读下面句子,按括号内要求答题。
    (1)、在贫困中,她忍气吞声 , 坚强不屈,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着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难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从词语褒贬感情色彩的角度,修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忍气吞声”修改为:

    (2)、天亮了,原来看得很的景物,现在越来越(清晰)了。

    从反义词的角度,写一个词语:

三、句子默写

  • 5. 按原文默写。
    (1)、 , 江春入旧年。(王湾 《次北固山下》)
    (2)、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4)、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某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7)、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作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诗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8)、日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内涵丰富。李白的诗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马致远的诗句“(《天净沙·秋思》)借残阳夕照,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

    (9)、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10)、 , 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朱自清 《春》)

四、名著阅读

  • 6.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欣赏《西游记》的绘本图片,请简述与画面①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饱含深情。请简述与画面②内容相关的情节。

    图①《西游记》

    图②《阿长与<山海经>》

五、综合性学习

  • 7.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小学,能将字写好的不足5%,能达到书法要求水平的不足1%。就连关系到升学命运的考试答卷同样是信手乱涂,潦草莫辩,导致电脑无法读取。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而且还严重存在于大中专、研究生、国家干部、公务员及部队之中。

    材料二  汉字如诗,方块中寓无限诗意;汉字如谜,笔划间藏百道谜题,                          ;汉字如图画,间架结构绘斑斓画卷。汉字是系统,元素间结合有序;汉字是宇宙,混沌中变化无穷!

    材料三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上下文句式和修辞手法,在横线处仿写句子。
    (3)、阅读材料三的漫画,介绍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六、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人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文段对“白求恩”有三种称呼: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这有何讲究?
    (2)、文段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有 , 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有。“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段文字夹叙夹议的特点十分明显,“议”的句子有(只填写句子序号即可)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句好些?为什么?

    A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B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客

    孙道荣

    ①这是母亲过世后,他第一次返乡。

    ②父亲早年就过世了,3年前,母亲也走了。办完母亲的丧事,他在县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几日。临别时,妹妹对他说:“哥,以后回来你就上我家住吧。”当时他点点头。但是,当他再次回来,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了。

    ③以前当然不是这样。

    ④父母在时,每次回来,不管多晚,他都不担心,他会打个车,直奔县城20里外的家,那个他从小长大的乡村。有时候,他会提前告诉父母他要回来;有时,他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也有时候,他并不急于回家,先到县城的妹妹家歇个脚,然后,再和妹妹全家,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地回乡、一到村头,就看见了手搭额头眺望的老母亲,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天知道她从几点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诉了老母亲。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老宅只在他们回来时,才再一次呈现出欢乐、饱满的样子。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

    ⑤但这一次,他恍然不知去处。

    ⑥他自然还可以像以往那样,先到妹妹家去。他和妹妹很亲,妹妹的儿女也和他这个舅舅很亲,但是,那终归是妹妹的家。以前落个脚,甚至小住几日,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里等着他,他随时可以回家。现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儿了,而不是中转一下,他真正成了一个借居的客人。想到这里,他突然提不起兴致去妹妹家。

    ⑦还是先回老屋看看吧。他在心里,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

    ⑧他叫了辆车,回到老屋,对司机说,你在路边等等我,我还要回城的。老屋的一个墙角,已经坍塌。母亲去世后,他和妹妹们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在村口,他遇见一位邻居。邻居说:“回……”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上我家坐坐吧。”他谢了乡邻,那一刻,他意识到,对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庄来说,他是客了。

    ⑨他乘车回了城,入住一家酒店。

    ⑩犹豫了一下,他还是给妹妹打了电话,告诉她,他在县城,住在某某酒店,妹妹嗔怪说:“住什么酒店,昨不来家里住?”他讪笑无语。妹妹又说,“那你过来吃晚饭吧。他答应了。在妹妹家楼下,遇见了买菜回来的妹妹。邻居看看他,对妹妹说:“家里来客了?”妹妹立即说:“什么客,我哥!”妹妹的话,让他感动,可是,他知道,那个邻居说的没错。

    ⑪在妹妹家,他是客;在故乡,他也是客。

    ⑫那天晚上,他喝了不少。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问:“爸,你明天在家吗?我们回家来哦。”他告诉儿子:“我回老家了,但是,你妈在家呢。”

    ⑬放下电话,他泪流满面。

    ⑭在家乡,他已是客了。但是,只要他在,妻子在,远方的家就还是儿子的家呢!

    (选自《品读》2019年第11期,原标题为《父母没了,回家忽然成了客》,有删改)

    (1)、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请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请对加点词从词语含义上赏析)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①有时,他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

    ②妹妹嗔怪说:“住什么酒店,咋不来家里住? "他讪笑无语。)

    (4)、请分析文章结尾的好处。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秋雨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_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文章主要写上海的雪,为何从福建的雪写起?
    (2)、本文突出作者情感的是哪个词?画线句子与这个词有何关系?

七、对比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世说新语》二则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俄而雪

    ②撒盐空中差可

    ③太丘舍

    ④尊君在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选文(乙)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4)、两文在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八、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字统领的实景有哪些?请仿照下面示例概括。

    示例:浩荡的海水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九、作文

  • 13. 题目:有   ▲     真好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条理,有感情,有中心。③写人要抓住特点。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14. 题目上:真没想到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有条理,有感情,有中心。③写人要抓住特点。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