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
    A、  原始农业的发展 B、贫富分化的出现 C、社会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形成
  • 2. 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说明(    )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 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 D、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
  • 3.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
  • 4.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 5.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此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
    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
  • 6.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    )
    A、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尊崇儒术
  • 7.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大宗、小宗制 B、礼乐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
  • 8. 属于“汉承秦制”的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9. 《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 10.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国。”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
    A、削夺列侯的爵位 B、削夺王国的封地 C、颁布“推恩令” D、九卿有事,上报中朝
  • 11. 古代中国某时期将全国划为若干监察区域,每个区域秋天派名官员,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地方政治。该官员是(   )
    A、刺史 B、监御史 C、御史大夫 D、提点刑狱司
  • 12.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分封制可以说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而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强调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
    A、确立了周天子的封建专制王权 B、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 13. 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务授试以职”。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这种做法表明当时(    )
    A、地方政府把持了选官的权力 B、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 C、国家注重所察举的官员的素质 D、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十分严重。
  • 14. 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而没有太尉。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 15.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经撰写《封建论》一文,柳宗元的文章所指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 16.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秦朝的政治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官制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 17. 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的核心出发点是(    )
    A、削减诸侯势力 B、裁抑丞相职权 C、加强监督地方 D、防止贫富分化
  • 18.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的出现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密切关系(    )
    A、“家天下”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 19.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
    A、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 20. 秦统一全国后,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已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由此可知,秦朝(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增加了中央官吏数量 D、形成了官僚政治体制
  • 21.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完善法律机制 C、加强君主专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 22. 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原因是黄老之学(    )
    A、适应了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体现了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C、取代了已过时的儒学 D、宣扬以法治国的思想
  • 23. 汉献帝时修筑一条农用灌溉水渠,计算土方时可能会用到下列哪本书介绍的方法(    )
    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 C、《诗经》 D、《离骚》
  • 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 25.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 2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仁”和“礼” B、“无为” C、“兼爱”和“非攻” D、“法治”
  • 27. 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国,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度
  • 28. 西洋人论述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    )
    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 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 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 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
  • 29.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事务
  • 30. 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其中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四:儒学经典《论语》中的五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1)、四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论语》中的五句话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理念?
  • 32.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