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 2. 根据因果关系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

    ①劳动                               ②从猿进化到人

    ③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④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 3. 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 4. 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
    A、使用工具 B、制造工具 C、直立行走 D、使用天然火
  • 5.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钻孔石斧 B、 骨耜 C、 铁犁铧 D、 (青)铜铲
  • 7.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 8.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 9. 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 相传他“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陵寝在湖南株洲,他是(   )
    A、 B、蚩尤 C、 D、炎帝
  • 11. 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 12.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 13. 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    )

    ①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使用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 14.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禹建立夏朝 B、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C、汤建立商朝 D、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国家②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③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

    ④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6. 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17.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 18. 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① B、‚② C、ƒ③ D、
  • 19. 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图1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 20. 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21. 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 22. 《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主要反映分封制的相关信息是(    )
    A、诸侯的义务 B、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C、分封制依据的主要标准 D、分封制带来的结果
  • 23.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

    “司(后)母戊”方鼎(局部)       “汉并天下”瓦当            “汉委奴国王”金印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C、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 24. 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壹仟柒佰零玖个奴隶。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    )

    A、周康王的嫡长子 B、大地主 C、自由平民 D、大贵族
  • 25.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 26.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 27. 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这些简称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简称制
  • 28.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礼记》里的这段叙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尧传位给舜 C、舜传位给禹 D、禹传位给启
  • 29.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大事主要是(    )
    A、祭祀和融合 B、祭祀与打仗 C、农业与打仗 D、祭祀与农业
  • 30. 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二、材料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

    (二)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作物,在世界上12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材料二  房屋建筑,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说出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分别是哪些原始居民种植的。
    (2)、材料二中图1、2所示建筑样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哪一地区的建筑样式?
    (3)、农业生产和房屋建筑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 32. 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  西周分封制地图

    材料四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1)、结合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四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 33.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中轩辕”指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平定蚩尤乱”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叫什么?
    (3)、材料三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4)、材料四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文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哪种政治制度?列举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