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测试(一)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习近平说:“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
  • 2.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栽培水稻的历史悠久,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
    A、黄河中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辽河流域
  • 3. 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的变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下列促使人们居住条件发生改变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 4. 曾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题名并赠送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炎帝和黄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 5. 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要探究远古时代的历史,相对科学、较为可信的是(    )
    A、古老传说 B、神话故事 C、文物和遗址 D、后人推测
  • 6.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 7.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从山洞走向平原,促使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建造房屋的技术的提高
  • 8. 相传在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种比较民主的选举方式,即通过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部族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种选举方式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 9.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

    A、元谋人和半坡人   B、元谋人和北京人  C、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D、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 10.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后期统治者都昏庸残暴 B、都迁都 C、都爆发平民大起义 D、都被少数民族攻破都城
  • 11.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春秋五霸之首”是指(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 12. 汉语里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经济发展 D、百家争鸣
  • 13.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以后行政制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建立县制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 1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这种局面为(    )
    A、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 C、诸侯争霸 D、改革开放
  • 15.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 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主要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

二、非选择题(16题 10分,17题 10分,18题10 分,共30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材料二:儒家元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

    材料三: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2013年11月习近平考察山东曲阜孔府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是哪一时期的哪国人。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哪一教育理念体现了他“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思想的提出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二中,“儒家元典”蕴含的思想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的词语是哪一个?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坚持什么立场。根据这一立场怎样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出积极作用?
  • 17. 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该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哪一个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赞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该工程在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分析其原因。
  • 18.   2018 年是中共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是一个动荡和巨变的时代。农业创新、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思想的繁荣,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变革时代”是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在农业创新上有何表现? 这些创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变革。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一个变法成效最大?
    (3)、这一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4)、写出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并说说兼并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大变革时代”给目前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