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第34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0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群落的(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年龄结构2. 下列群落中生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3.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4.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5. 下列有关动物调查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B、观察土壤动物丰富度时遇到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6. 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7.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组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D、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8. 下列关于湖泊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水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最大 B、浮游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 C、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D、芦苇等植物的斑块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9. 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10.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的组成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物种丰富度 D、一个群落中的生物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11.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竹林中不同种类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有关,而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12. 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所需的资源和占有的空间越相似,它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 B、一定地域内,如果一种动物的天敌被大量捕杀,则该动物的数量就会持续大量增加 C、如果草原上没有食草动物,则草原上的草本植物和食肉动物数量均减少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它们之间是共生关系13. 下图表示雪兔和拾俐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猞猁的存在不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 B、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C、猞猁和雪兔间能量传递效率不会低于10% 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二者数量出现波动14. 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 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 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15. 下表中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生物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被合成释放的物质
红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16. 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总是公野马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出;有种太阳鱼遇到自己的卵或幼鱼,就将它们吃掉;当美洲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被灰松鼠所取代。上述事实体现的生物间的关系依次为( )A、互助、斗争、竞争 B、种内互助、捕食、竞争 C、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竞争 D、种内互助、捕食、种内斗争17.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18. 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D、裸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19.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群落演替的现象。与演替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诗句体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B、次生演替所需时间比初生演替更短 C、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森林阶段 D、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20.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B、该地能恢复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D、与草丛中动物分层现象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二、综合题
-
21.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有较多的微生物和小动物生长。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围绕土壤微生物和小动物的作用进行了相关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样本地块中小动物的来估测该区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是指。(2)、在验证“土壤中落叶的分解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的实验中.将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作为对照组,对乙组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 , 预期甲、乙组未分解的落叶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将结果以曲线的形式画出来。(3)、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施用磷肥能促进土壤反硝化细菌的繁殖,进而导致土壤氮损失。请设计实验验证稻田氮损失是否由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引起。(仅写设计思路)22. 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树线之上的植被主要为灌丛或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这种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的结构。(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演替,演替过程中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图2说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关系的调控。23. 下图①~④为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①~④曲线对应的种间关系:
①.; ②.;③.;④.。
(2)、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3)、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结构和结构。(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有关,而动物的分层与有关。(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24. 南极是目前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但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的科考、旅游、捕猎等活动日益频繁,南极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南极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为。(2)、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组合而成的复合有机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分、无机盐和CO2 , 其中的真菌与藻类之间的种间关系应为。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稀少,地衣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主要的 , 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3)、通过检测南极地区苔藓和地衣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含量,可为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过程提供依据,这项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5. 某块农田,由于废弃很久,已经荒芜且长出灌木。请回答问题:(1)、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该农田在演替的过程中,即将经历的阶段有;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冻雨,冻死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 , 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的变化。26.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1)、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第I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II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在从I一IV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 . 导致生态系统的 . 稳定性逐渐提高.(3)、如果人类参与了该群落演替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