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2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0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
    A、基因实变率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 2. 同胞兄弟或姐妹个体之间的性状总有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 3.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需要外界因素诱导 B、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基因的结构 C、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D、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给下一代
  • 4.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损伤DNA分子而诱发基因突变 B、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基因中的碱基属于基因突变 C、亲代个体产生的突变基因大多数能传递给子代个体 D、如果体细胞中基因突变的频率过高易导致个体死亡
  • 5.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而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仅存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B、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影响了性状,而基因重组是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对性状无影响 C、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这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可能,从而直接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形成新的表现型,两者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6. 用辐射量超标的大理石装修房屋,会对未生育夫妇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生育的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 B、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 C、射线易诱发基因重组,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后代 D、射线易诱发基因重组,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
  • 7. 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性,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子自交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可导致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
  • 8. 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 9. 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内上的一种碱基改变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B、该DNA的结构一定没发生改变 C、该DNA的热稳定性一定不变 D、该细胞内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 10. 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 D、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
  • 11.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 C、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自然状态下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人工诱变产生的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 12. 某野生型噬菌体的A基因可分为A1~A6六个小段。现分离出此噬菌体A基因的四个缺失突变株,其缺失情况如下表所示:(“+”未缺失,“-”缺失)

    正常A基因

    A1

    A2

    A3

    A4

    A5

    A6

    缺失株J

    +

    +

    -

    -

    -

    +

    缺失株K

    +

    -

    -

    +

    +

    +

    缺失株L

    +

    +

    +

    -

    -

    -

    缺失株M

    -

    -

    -

    -

    +

    +

    现有一未知突变株。将其与缺失株J或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若将其与缺失株K或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结果判断,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基因的哪一小段中(   )

    A、A2 B、A3 C、A4 D、A5
  • 13. 研究人员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酵母菌,培育出了能耐受更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新菌株。己测得新菌株adh2基因中多个核苷酸对被删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酵母菌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培育酵母菌新菌株的方法为诱变育种 C、野生型酵母菌与新菌株基因种类相同 D、照射后的酵母菌均能耐受高浓度酒精
  • 14.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 B、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黄色圆粒(YyRr)豌豆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D、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 15. 有关下图所示的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示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图示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图示过程表示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16. 下列四组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     )

    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品种 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多利羊” 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 ④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7. 扞插后的葡萄枝条可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蜂王产的卵细胞未受精时会发育为一只雄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都没有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B、两种生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与葡萄相比,蜂王产生的子代具有更多的变异类型 D、两种产生子代的遗传方式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18.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淀粉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 D、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二、综合题

  • 19.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一种X连锁智力低下疾病,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细丝部位),是由X染色体上F(显性)基因CGG重复过度扩增突变成f基因导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能、否)通过显微镜检测,为什么?
    (2)、某同学推测CGG重复过度扩增会导致相应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数量增多,该推测科学吗? , 原因
    (3)、不带致病基因人群中大约1/230的女性和1/360的男性携带一个所谓的前突变(仍F 基因),其本身并无症状,但女性传递给子女时,会进一步扩增CGG变成f基因。某健康女性(无致病基因)与一健康但带前突变男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概率为为什么患病的一定不是女儿?;若他们女儿又与一健康男性(非前突变携带者)结婚,生出患病子女的概率为
  • 20. 囊性纤维化发病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 , 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正常的CFTR蛋白约由1500个氨基酸组成,直接指导该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至少由个核苷酸组成。有一种CFTR基因突变会导致肽链错误折叠,使蛋白质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CFTR蛋白的正常功能。目前已发现CFTR基因有1 600多种突变,都能导致严重的囊性纤维化,这一事实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等特点。
  • 21. 下图所示的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原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病的根本原因是:DNA发生了③。此病十分少见,说明该变异的特点是;该变异类型属于(选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2)、④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3)、该病的直接原因是:红细胞中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运输氧气的功能降低。
  • 22. 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
    (1)、如图中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图甲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②;α链碱基组成为 , 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

        

    (2)、图乙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则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3)、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填序号),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
  • 23. 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种群中,有正常翅灰体和正常翅黄体两种类型。偶尔发现了1只卷翅、灰体雌性个体,利用该个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已知该卷翅与正常翅受A、a基因的控制,灰体与黄体受B、b基因的控制,请分析回答:

    (1)、从变异角度分析,最初那只卷翅雌性个体的出现是的结果,子一代中卷翅、黄体个体的出现是的结果。
    (2)、从杂交后代的比例看,控制翅型与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3)、为确定卷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通过统计(填“组合一”或“组合二”)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若 , 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 , 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