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0-11-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完成普利斯特莱的实验大约需要10天。下列描述中,属于范·海尔蒙特的实验和普利斯特莱的实验中共有的设计是(     )
    A、将植物放置在光下 B、定时定量给植物浇水 C、将动植物一起培养 D、设置多个实验对照组
  • 2. 用实验研究出“水是使植物增重的主要物质”的科学家是(   )
    A、萨克斯 B、英格豪斯 C、普利斯特利 D、海尔蒙特
  • 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筛管 B、叶绿体 C、液泡 D、导管
  • 4. 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    )
    A、 B、氧气 C、 D、叶绿体
  • 5. 严重干旱时会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看,该事例表明(    )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6. 大量种植水稻过程中,农民要考虑单位面积上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合理密植 B、增加氧气浓度 C、合理灌溉 D、合理施肥
  • 7. 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D、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①低温储存水果和蔬菜②合理密植③移栽幼苗时去掉部分叶片④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促进种子萌发⑤保存粮食时向仓库内充二氧化碳⑥温室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黄瓜产量

    A、②③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⑥
  • 9. 普利斯特利认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该过程利用的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氧气和有机物 D、氧气和水
  • 10. 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树苗长成了76.8千克的柳树(如图)。下列关于柳树植株生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幼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 B、新的枝条是由枝芽(叶芽)发育成的 C、柳树的茎逐年加粗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 D、柳树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土壤
  • 11.

    20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滤液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12. 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 13.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所有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都是淀粉和氧气 C、叶的颜色为红色或金黄色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安放在室内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14. 人们在饲养金鱼时,常常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的水草,结合你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想想,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A、为金鱼提供饵料和栖息场所 B、使鱼缸显得美观而有生机 C、为金鱼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D、清除鱼缸内的病菌和废物
  • 15. 木材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让水沸腾,柴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A、 B、阳光 C、叶绿体 D、细胞
  • 16.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反应之一,下列各项描述属于光合作用实质的是(   )
    A、制造氧气供生物利用 B、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为人类提供食物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17.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有机物中 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18.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符合实验探究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是不科学的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实验的变量不单一 D、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二、综合题

  • 19.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1629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而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却对此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做了以下实验:把一株2.5千克重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5年后,柳树逐渐长大。经过称重,他大吃一惊:柳树的重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到0.1千克。

    资料二: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收率,结果如下表:

    光质

    绿

    波长(纳米)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吸收率(%)

    55

    10

    2

    1

    5

    85

    40

    (1)、海尔蒙特提出的问题是:
    (2)、海尔蒙特在实验前后都要称量土壤的质量。在称量前,你认为要如何处理土壤,才能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3)、木桶内泥土减少约0.1千克,你认为其原因是:
    (4)、海尔蒙特能得出什么结论?如何推理?
    (5)、若海尔蒙特得出的结论是:柳树(植物)不是“吃土”长大的,而是其重量的增加来源于水。那么请你根据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他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
    (6)、请用资料二中表格数据在指定方格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 , 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20. 如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等。请回答:

    (1)、乙装置小烧杯中应加入的液体是 , 目的是与甲装置进行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 ,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照射一段时间后,各取出甲乙两装置中的一片叶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中的叶片将变蓝。
    (4)、光合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圈中的相对平衡。
  • 21. 如图是植物体的一个整体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2)、图中的[2]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 , 用来进行作用。
    (3)、图中的[3]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通过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4)、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