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35:求索真理的历程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3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   )

    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 2. 假如青春有颜色,它或许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许是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铺就奋斗的底色。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担当有为的青年,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成就时代荣光,以胸怀大我的姿态绘就人生画卷。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动物毒素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盲目使用毒素治疗疾病的年代相比,今天研究人员不仅知道动物毒素包含着多种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分子级目标,而且还基于毒素的特征,运用基因组学的技术研究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这说明(    )
    A、人的理性能够为客观物质世界确立自然法则 B、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 C、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够变头脑中的观念为现实 D、事物性质的改变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 4. 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

    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银河系究竟有几条旋臂是天文学领域长期争论而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2006年以来,中外科学家运用高分辨率甚长基线干涉仪对位于银河系旋臂的特定宇宙激光点源进行长期观测和潜心研究,绘制出迄今为止旋臂位置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清晰地展示了银河系是一个具有四条旋臂的棒旋星系。这表明(   )

    ①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②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已经确定的真理

    ④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往往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 2020年7月1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百度地图北斗系统”将为用户打造更加优质的精准导航体验。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20余年,分3个系统阶段,共有55颗导航卫星组成。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历程表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科学实验推动科技的发展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7. 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由“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

    ①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所犯的错误越多,收获真理就越多

    ②修正谬误会接近真理

    ③谬误是获取真理的前提和基础

    ④谬误会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 休谟说:“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休谟看到了(   )

    ①谬误是真理的基础和源泉                   ②在方法论上真理和错误没有严格区别

    ③追求真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④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佛教用“百尺竿头”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但仍需修炼提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②存在都是合理的,要促进一切存在物的发展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 同样的运输量,铁路建设占地仅为高速公路占地的1/10。在今年新建的时速三百公里的客运专线陆续投入运营后,动车组列车高速条件下的运输安全,又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主要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11. 依托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我国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这表明(    )
    A、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12. 由陈薇院士领衔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团队在1期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但她表示, “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    )

    ①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制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 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两山”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浙江的绿色发展进一步表明(    )

    ①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是以自然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 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很多诗句都包涵着深刻的哲理。下列诗句中与“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所蕴含的哲理基本一致的是(    )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5.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研发锂离子电池的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催生了对新能源储能的需求,也推动了电池研发,获奖科学家为所有人创造了一个可重复充电“超长待机”的世界,从而使无化石燃料社会成为可能。材料表明(    )

    ①人们不断走向终极真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科技创新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  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 “白猫黑猫论”源自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后,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白猫黑猫论”也随之扩大到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这句话启示我们(   )
    A、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听取不同主体的意见有利于发现真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17. 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相较于2月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该方案通过专家在前期病例治疗基础上,在传播途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中医治疗等方面有较多的改动。这表明(   )

    ①只有消除谬误才能推动认识发展,从而不断接近真理

    ②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原有的真理性认识总会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被推翻

    ④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系列创新技术派上了大用场,这其中也包括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团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火神山医院工地,定位终端的投入使用,确保了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工作一次性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的无人设备,还能帮助减少人员接触,在重点防控区域内,集结了上百架无人机,它们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北斗团队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成功实践佐证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研活动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主体的需要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根本动力

    ③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 2019年10月17日,有两位居住在香港的美国人在新加坡论坛网站“SGTak“上分享了三封给美国参议员约什。霍利(JoshHawley)、泰德:克鲁茲(TedCruz)以及美国媒体“60分钟(60Minutes)”的信。两位收到信的参议员均在近期内到过香港,并发表过对暴徒的支持。信中写到:“西方世界看到的并不是香港的真相,而你正在延续这份谎言。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国家(美国)包装出的似是而非的所谓“真相“,目的就是为了削弱另一个国家,并阻止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西方世界观察香港只有一一个视角,戴的是同-副有色眼镜,而眼镜的提供者正在试图毁掉香港的祖国,即使这意味着彻底牺牲掉这个城市。“信中内容说明(    )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客观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④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 瑞典古生物学家雅尔维克认为,总鳍鱼类是四足动物的祖先。这个观点曾作为权威结论写进教科书。他的学生、中国科学家张弥曼(中国科学院院士)用化石连续磨片方法还原“杨氏鱼”(原始肉鳍鱼类)后发现:老师错了。张弥曼的较真推动了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②要有怀疑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推翻已有真理

    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坚持辩证否定观,抛弃前人的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1.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生活中我们要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下列关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精神活动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2. 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引入了自动导引(AGV)停车机器人,旅客将车开进交接站即可离开,停车、取车等工作将由机器人:代劳”,该 技术解决了旅客“车位不好找” “技术差不好停"等难题。下列关于“(AGV)停车机器人”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思维与功能必然落后于人类

    ③代表着科技与未来,与人类一样具有意识

    ④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23. 中国法治建设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追寻良法善治。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中国法治历经变迁体现了(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真理往往是在否认自身中发展的

    ④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4. 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材料说明(   )

    ①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发展

    ②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暴露和展现程度制约着认识发展

    ③原有的认识在新的实践中不断被推翻,形成新的认识

    ④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5. 2019年10月21日,英国《自然》杂志描述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增加可执行基因组编辑的类型。这项技术可以避免DNA双链断裂,原则上可以修正89%的已知与疾病相关的人类遗传变异体。研究人员指出,该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因组编辑方法,因此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理解其效果,增强其功能。这说明(   )

    ①人类认识是无限的,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类的基因编辑技术在无限地接近世界的真理

    ③可以修正89%的人类遗传变异体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基因组编辑技术能使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何对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民营经济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1978年以前,民营经济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统统砍掉,几乎绝迹。1978年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使人们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思想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党的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4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理论创新推动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的民营经济已占到市场主体的94.9%,贡献着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在如何对待民营经济的曲折探索中是如何追求真理的。

  •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摘自《列宁全集》第 3 卷

    “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试验过程中),  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论断的理解。

  • 28.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一个青年埋头翻译一本册子。

    母亲在屋外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青年应声答道:“吃了吃了,甜极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水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这个青年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甚至比红糖水更甜?因为这是信仰的味道,是真理的味道。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真理的味道为何是甜的?

  • 29.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

    这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论证马克思和毛主席提出的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正确性。

  •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真实写照。

    关于民法制定工作,党和国家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其所确立的体系与制度为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典的编纂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随着时代进步,法律面临“更新换代”“化零为整”,民法典的编纂势在必行。

    现实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改革开放初期,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制定了民法通则,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法通则中很多不适应现行经济发展状况的规定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还需要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请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的产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