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高值,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 )A、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人口性别比例2. 下列选项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均匀分布 B、蛇被鹰捕食 C、初生演替 D、种群密度3.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 B、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C、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均属于种群的特征4.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5. 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 D、种群密度6. 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 D、丙7. 如图是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利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会影响②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8. 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9. 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B、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10. 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1平方公里内人口的数量 B、1立方公里的水域内鱼的数量 C、1公顷森林中生物的数量 D、1平方千米草地中各种害虫的数量11. “二孩”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一项调整性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调整年龄结构 B、降低人口密度 C、改变性比率 D、降低出生率12. 某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年龄组成如图所示,若不考虑其它因素,该猕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13. 下列叙述中最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养殖场每年所增加的梅花鹿的数量 B、—亩大豆的年产量 C、一片草地中,每平方米昆虫的数量 D、某池塘每立方米鲤鱼的数量14. 下图为种群特征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C、种群的c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b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15. 农业生产上常运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 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A、下降 B、增加 C、不变 D、没有影响
二、填空题
-
16.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
17.研究发现,田鼠的内分泌水平明显受到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 , 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 . 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 , 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表 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ug•mL﹣1)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繁殖时期
种群Ⅰ
种群Ⅱ
种群Ⅲ
繁殖初期
0.09
0.11
0.09
繁殖盛期
0.10
0.08
0.09
繁殖中期
0.06
0.06
0.06
繁殖末期
0.07
0.08
0.08
(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空白处: .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 (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 .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 (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 ,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 .
(4)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 作用.
(5)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