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优化训练专题:18 动能 动能定理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3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歼-20”飞机在航母甲板上降落后,在勾住阻拦索减速滑行的过程中,阻拦索对“歼-20”做功和“歼-20”动能变化的情况分别是(   )
    A、做负动,动能减少 B、做负功,动能增加 C、做正功,动能减少 D、做正功,动能增加
  • 2. 在离地面高为h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0 , 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
    A、mgh12mv212mv02 B、mgh12mv212mv02 C、mgh12mv2+12mv02 D、mgh+12mv212mv02
  • 3. 如图所示,一小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最后停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和地面平滑连接,且物块与斜面、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常数。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 Ek 与水平位移x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 4. 如图所示,倾角为 θ=37° 的传送带以速度v1=2m/s顺时针匀速转动。将一物块以v2=8m/s的速度从传送带的底端滑上传送带。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 ,传送带足够长,取 sin37°=0.6cos37°=0.8 , g=10m/s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B、小物块向上运动的时间为1. 6s C、小物块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3m D、小物块最终将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匀速运动
  • 5. 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小球A、B、C位于同一高度h处,A做自由落体运动,B沿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C做平抛运动,在每个小球落地的瞬间,其重力的功率分别为PA、PB、PC。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A=PC>PB B、PA=PB>PC C、PA=PB=PC D、PA>PC>PB
  • 6. 如图甲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沿光滑足够长的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其动能与运动位移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对该图象斜率 k=Ek0x0 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示小球所受合力的大小 B、表示小球的质量 C、表示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D、表示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大小
  • 7. 如图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一个轨道,AB段为 14 圆弧,半径为R,水平放置的BC段长度为R.一小物块质量为m,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它从轨道顶端A由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点静止,那么物块在AB段克服的摩擦力做的功为(   )

    A、μmgR B、mgR(1-μ) C、12 πμmgR D、12 mgR
  • 8. 如图所示,一物体分别沿aO、bO轨道由静止滑下至底端,物体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分别是 W1W2 ,则(   )

    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比较
  • 9. 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是vA和vB , 物块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合力对物块做功W和合力对物块作用的冲量大小为I,经历的时间为t,AB间的距离为s,则(   )

    A、W>12mvB212mvA2 B、F=12mvB212mvA2s C、I<mvBmvA D、F>mvBmvAt
  • 10. 图中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 θ 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段是与AB段和CD段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A点从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A点和D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沿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使它缓缓地由D点回到A点,设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   )

    A、mgh B、2mgh C、μmgs+hsinθ D、μmgs+hcosθ
  • 11. 如图所示,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段是与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滑块(看做质点)在A点由静止状态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A点和D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方向始终与轨道平行的力推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点推回到A点。设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为(   )

    A、mgh B、2mgh C、μmg(s+hsinθ) D、μmgs+μmghcotθ
  • 12. 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落回地面时,速度大小为 34v0 ,设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若物体落地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则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为(   )
    A、v022g B、9v0216g C、25v0214g D、2v02g
  • 13.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连接一个小才球,小球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在位置O。将小球拉至位置A(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然后由静止释放。释放后,小球从A第一次运动到O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   )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 14. 如图所示,三个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均为h,倾角分别为θ1、θ2、θ3。让质量均为m的物体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µ。物体在倾角为θ3的斜面上滑到底端时的动能为Ek , 关于Ek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mgh B、mghμmghtanθ3 C、mghμmgh D、mghμmghcosθ3

二、多选题

  • 15.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 AP=2R ,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

    A、重力做功2mgR B、克服摩擦力做功 12mgR C、合外力做功mgR D、机械能减少 12mgR
  • 16. 如图所示,将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底端,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上端位于A点。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面上的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后,最终停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最终将停在A点 B、整个过程中物体第一次到达A点时动能最大 C、物体第一次反弹后不可能到达B点 D、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17. 如图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2 kg的另一物体B以水平速度v0=3 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获得的动能为2 J 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4 J C、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1.5 m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三、综合题

  • 18. 如图所示,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已知阻力f恒定,大小为5N,A、B之间的距离x=10m。求:

    (1)、阻力f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Wf
    (2)、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Ek
  • 19. 如图所示,雪道与水平冰面在 B 处平滑地连接。小明乘雪橇从雪道上离冰面高度 h=8mA 处自静止开始下滑,经 B 处后沿水平冰面滑至 C 处停止。已知小明与雪橇的总质量 m=70kg ,用速度传感器测得雪橇在 B 处的速度值 vB=12m/s ,不计空气阻力和连接处能量损失,小明和雪橇可视为质点。( g10m/s2 )问∶

    (1)、从 AC 过程中,小明与雪橇所受重力做了多少功? 
    (2)、从 AB 过程中,小明与雪橇损失了多少机械能?
    (3)、若小明乘雪橇最后停在 BC 的中点,则他应从雪道上距冰面多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 20.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F=2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了2m。若物体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在此过程中水平推力做的功;
    (2)、在此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3)、在此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
  • 21.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PQ长 L=5m ,左端可以连接不同半径的四分之一圆形光滑轨道,轨道竖直放置,末端与传送带水平相切于P点。当左端接半径 R1=1.25m 的轨道,传送带始终静止,可视为质点、质量为 m=1kg 小物块A从轨道最高点由静止释放,刚好运动到Q点;当左端接半径为 R2=1.8m 的轨道,同时传送带以 v0=8m/s 顺时针匀速转动,与A完全相同的另一物块B从轨道最高点由静止释放,从Q点离开传送带。g取10m/s2.求:

    (1)、小物块A运动到四分之一圆形轨道最低点时受到轨道支持力的大小;
    (2)、小物块与水平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小物块B运动到Q点时速度的大小。
  • 22. 如图所示是某次四驱车比赛的轨道某一段。选手控制的四驱车(可视为质点)质量m=1.0 kg,额定功率为P=8 W。选手的四驱车到达水平平台上A点时速度很小(可视为0),此时启动四驱车的发动机并直接使发动机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一段时间后关闭发动机。当四驱车由平台边缘B点飞出后,恰能沿竖直光滑圆弧轨道CDE上C点的切线方向飞入圆形轨道,B、C两点的竖直高度为hBc = 0.8m,∠COD=53°,并从轨道边缘E点竖直向上飞出,离开E以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65 m。已知AB间的距离L=7 m,四驱车在AB段运动时的阻力恒为1 N。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不计空气阻力。sin53°=0.8,cos53°=0.6,求:

    (1)、四驱车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发动机在水平平台上工作的时间;
    (3)、四驱车在D点对圆弧轨道压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