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4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2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马丁·路德指出,只要受洗入教,心存信仰,人人都是教士,人人都可以成为祭司,都享有与主教同等的权力。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倡导信仰自由 B、否定宗教权威 C、主张权利平等 D、具有人文精神2. 某学者认为:“他们的目的只是想把基督教变成具有更多人情味和世俗色彩的宗教,让基督教多一点儿人情味,少一点儿神圣性;多一点儿尘世色彩,少一点儿天国气味。这就是人文主,义的基本宗旨。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充分地表现了这一宗旨。”他们发动的运动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3. 圣彼得大教堂的修建历经一百多年,这也是人文主义者和教会两种世界观碰撞的时期。工程开始没多久就停顿了二十多年,1534年才得以重新开工。导致工程停顿的主要时代因素是( )A、主持者米开朗琪罗的去世 B、教会与世俗不可调和的对立 C、赎罪券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中心的转移4. 在一本西方艺术鉴赏书中,某作品的介绍中有如下字眼:金字塔状构图、人文主义永恒不朽的美和青春、卡拉拉大理石。该艺术作品可能是( )A、《天使》 B、《英国人画像》 C、《哀悼基督》 D、《春神图》5. 洛伦佐是美第奇家族的重要人物,曾担任执政者,并花费了大量金钱在艺术和公共事业上。他在圣马可的私人花园开了一所人文艺术的学苑,其中包括年轻的学生米开朗琪罗。该学苑所在的位置是( )A、雅典卫城 B、佛罗伦萨 C、罗马 D、奥林匹亚6. 某学者在撰写“文艺复兴和现代文明的兴起”一章时,介绍了一系列推进文艺复兴运动的事件,下列事件不可能列入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印刷术的革新 C、近代科学的兴起 D、君主专制的衰落7. 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8. 彼特拉克指出,文艺复兴需要恢复的是中世纪丧失的古典文化的精髓,即柏拉图、荷马、维吉尔、贺拉斯与西塞罗等古典作家的“纯洁质朴的光辉”。据此推知,彼得拉克借助“纯洁质朴的光辉”的目的是( )A、宣传人文主义 B、弘扬科学平等精神 C、否定宗教思想 D、促使民众摆脱神权束缚9.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这一主张(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 C、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原则 D、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10. 下列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11. 世纪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利12. 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他的根本目的是( )A、养儿子继承王位 B、与王后离婚 C、强化王权 D、消灭宗教13. 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C、打击了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 D、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14. 以历史事件为素材的诗歌、散文特别是历史剧在16世纪的英国深受欢迎,如托马斯·马洛里的《亚瑟王之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这些作品中关于不列颠的神话起源被不断提及,这有助于( )A、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文学艺术的大众化 C、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控制 D、代议制政治的发展15. 在14世纪欧洲的鼠疫期间,“由于宗教在血腥的死亡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一种新的怀疑论开始兴起……”人们需要找到新的教义来对这些苦难做出解释。当时这种情况( )A、动摇了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思想领域的变革 C、推动了欧洲的信仰自由 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6.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们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广泛且多样化,使艺术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中世纪。这主要是由于(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C、古典文化艺术的继承 D、宗教神学权威的丧失17.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18.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期间教会的无能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怀疑,天主教会逐渐失去了其在精神文化上的领导地位,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冲击( )A、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做了准备 B、促使欧洲人摆脱了宗教信仰 C、直接导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直接挑战天主教会的创世说19. 14世纪中叶,随着黑死病(鼠疫)在欧洲的肆虐,大批专家学者、神职人员倒在了瘟疫中,使得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学习,于是北欧南欧相继建立了地方语言学校。据此可知,黑死病产生的影响是( )A、摧毁了欧洲教会的思想专制 B、促使宗教改革迅速扩展 C、推动文化走向民族性世俗化 D、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20. 1529年,英王亨利亲自主持召开国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王枢机大臣乌尔西的职务。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这表明英国( )A、宗教神权遭遇挑战 B、立宪政体开始确立 C、宗教改革更加彻底 D、世俗主权逐渐回归21. 一西方学者对近代的某个历史事件作了如下描述:“没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灿烂的文化。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个性……另一方面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一切丑恶的方面。”该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22. 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波提切利(1446—1510)运用新的绘画方法,发展了中世纪的装饰风格,创造出富于线条节奏、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其作品《春》《维纳斯的诞生》,富有生气地描绘了美惠三女神、女神维纳斯的形象。这些作品( )A、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B、表明现实主义已成为时代主流 C、推动非宗教理性时代的到来 D、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23. 宗教改革是各式各样的人怀有各式各样的动机的产品。只是到了最近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宗教上的不满在这场巨大的风波中只起到多么小的作用,而它实际上是一场无可避免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革命而伴有一种微弱的神学背景。材料表明宗教改革的原因是( )A、人的各种各样的动机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罗马教廷的桎梏搜刮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4. 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B、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25. 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这说明意大利( )A、经济的发展催生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宗教改革摆脱教会的束缚 D、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26. 如图为达·芬奇根据罗马帝国时期工程师维特鲁威著作《建筑十章》所作的《建筑人体比例图》。该书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达·芬奇依照维特鲁威的描述,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该图反映了( )A、人们对自然宇宙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 B、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弘扬 C、近代科学的确立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 D、传统的上帝造人学说受到科学的挑战27. 1348年,黑死病流行,促使薄伽丘写出了十日谈。《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被誉为现实主义巨著缘于( )A、采用了梦幻神秘创作套式 B、生动描写教会的丑陋与爱情幸福 C、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详实记录那场黑死病的巨大灾害28. 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突出了人文精神 C、讽刺了工业文明 D、表达了理想幻灭29. 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墓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30. 如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材料二: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兴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文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传统 主义文化的勃兴首先表现在宗教节日增多。“黑死病”之后,随着人口和资源关系的改善,人们把多余的时间用于娱乐和消遣,同时由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助长了迷信和宗教情绪。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因此,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力图返本开新,重振原始基督教的纯净道德和风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并不完全是出于神学和道德方面的考虑,它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因素在新兴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中以及世俗的、带有重商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的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材料二: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6世纪早年至1570年左右集中在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上。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1570年以后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更为直接地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禁止赌博,反对酗酒,打击明娼暗妓,严肃性道德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以上材料均摘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33.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文主义者皮柯(1463﹣1494)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材料二:中世纪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1)、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2)、中世纪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对比,有何特点?(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文艺复兴出现于意大利的原因。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解释西欧封建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处于什么样的地位。(3)、中古西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分析材料三,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35. 封建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世纪的社会评论家经常认为欧洲社会包括三个等级或阶级:“祈祷者、作战者和劳作者”。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10到11世纪的欧洲,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二圃制和三圃制已普遍取代了原始的耕作方法……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由8至9世纪的种一收二,上升为种一收五;而且由于大片荒地和森林被开垦,耕地面积明显扩大了…农产品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使之演变为需要专门技巧的部门,如冶铁、制革和纺织等。……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遂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欧洲的广阔地面上,在长久时期内,好像曾笼罩着一块漆黑的帷幕。当这幕布揭开的时候,城市已经形成。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1)、材料一图中所示的是何种经济实体?其具备怎样的特点?(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祈祷者”、“作战者”、“劳作者”分别指哪些人?(3)、材料四中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三与所学,解释促进材料四中这一历史进程发生的因素有哪些?这一历史进程又推动了哪一个新的阶层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