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6.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有一个弹簧测力计,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N,则手拉弹簧测力计的力是( )A、4N B、3.6N C、3.8N D、无法确定
-
2. 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B、跳水跳板被运动员压弯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 D、饼干一捏变成碎片
-
3. 如图所示,钢制弹簧作为健身拉力器的构件,主要利用钢铁较好的(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弹性 D、绝缘性
-
4.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 B、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C、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 D、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
5. 实验表明,在弹性限度的范围内,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形变(伸长或压缩)量x成正比,即 ( 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该规律称之为胡克定律.一根原长4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为8N时,长度变为8cm.则当长度变为10cm时(弹性限度的范围内)所受拉力是( )A、10N B、12N C、14N D、20N
-
6.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4N的拉力,并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4N C、2N D、8N
-
7. 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
8.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
弦对箭的推力 C、
竹子对熊猫的拉力 D、
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
9. 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物体没有发生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地面没有发生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
10.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测量的最大值 B、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恢复到零位 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 D、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要保持竖直位置
-
11. 三位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测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双臂伸直,甲同学臂力最大,乙同学双臂最长,丙同学最强壮,关于他们对拉力器的拉力,正确的是( )A、三位同学的拉力一样大 B、甲同学拉力大 C、乙同学拉力大 D、丙同学拉力大
-
12. 有一零刻度不准确的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发现指针正对0.4N的刻度线,受力后指针在3.6N的刻度线处,由此可知力大小为( )A、4.0N B、3.6N C、3.2N D、0.4N
二、填空题
-
13. 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 , 就感到越费力。此时发生的形变属于形变。(选填“弹性”或“塑性”)
-
14. 用力把面团压瘪,面团发生的是(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压力越大,面团的形变程度越。
-
15.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
16.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检查指针、弹簧与外壳之间是否 , 指针是否。
-
17.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N,它的示数是N。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选填“鱼的重力”或“鱼对秤钩的拉力”)。
三、解答题
-
18.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和儿童玩具,哪些是利用弹性势能工作的?(写出三个)
四、作图题
-
19. 如图,弹簧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下静止,请画出手受到弹簧的拉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
-
20. 小明为了研究弹簧枪能射多远(水平射程x),准备了一把可调节弹簧压缩量的弹簧枪和三种大小一样、质量不同的弹珠,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A: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簧压缩量有关
猜想B: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珠质量m有关
猜想C:弹珠水平射程与发射点距离地面高度h有关。
小明先后调整弹簧的压缩量和发射点距离地面的高度,选用不同质量的弹珠,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弹珠均水平射出。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弹簧压缩量/cm
弹珠质量m/g
弹簧枪离地面高度h/m
水平射程x/m
1
2
2
0.45
1.34
2
4
2
0.45
2.68
3
6
2
0.45
4.02
4
4
4
0.45
1.90
5
4
6
0.45
0.50
6
4
4
1.00
2.84
7
4
4
1.50
3.84
(1)、比较实验序号1、2、3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 , 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弹簧压缩量越大,水平射程越远;(2)、比较实验序号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B,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3)、比较实验序号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 , 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发射点离地面越高,水平射程越远。 -
21. 小明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钩码的拉力/N
0
0.5
1
1.5
2
2.5
3
指针的位置/cm
2
3
4
5
6
7
8
伸长量/cm
0
1
2
3
4
5
6
(1)、在下图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像;(2)、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3)、小明根据以上结论,猜想:如果把重为5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则弹簧的伸长量一定是10cm。你认为小明的猜想正确吗? , 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