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0:文化与社会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20年3月18日,合肥新桥机场用民航界最高礼遇“过水门”仪式,迎接载誉归来的抗疫英雄

    ②2020年3月22日,首部全面反映抗疫的20集电视剧《在一起》,已经在上海正式启动

    ③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宁波舟山港率先恢复生产,对推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物流体系、恢复全球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④2020年4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委员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 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3. 保护传统村落,要依托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等优质资源,打造特色传统村落旅游路线,要鼓励、支持文化资本下乡,到传统村落开画社、诗社、书社,通过现代文化项目与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的融合、对接,为发展乡村旅游赋能,并涵养人气。上述举措有利于(   )

    ①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②发展文化消费,刺激旅游消费需求

    ③鼓励资本下乡、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④激活农村市场,推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家乡美食深深扎根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不可磨灭。这些食物未必是玉盘珍馐,但和亲人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的亲情却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这才是这些传统食物最重要的意义。从材料可以看出(   )

    ①饮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饮食作为载体可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
    ③乡愁文化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人们总是被动地接受着乡愁文化的影响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 5. 西安“网红”景区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消费场所,带动了西安夜经济,已成为西安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地标之一。由此可见(   )

    ①经济决定文化,城市文化传承以经济为前提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

    ③城市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是同步增强的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科技创新(   )

    ①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可以更加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重要地位。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如何与宴会主人及同桌的客人交谈、敬酒,正确地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 9. 西方发达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C、不同民族文化有强弱之分 D、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 10. 参加村委会选举,参观历史博物馆的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与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没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11.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这是因为( )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④文化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12. 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用手机追剧时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针对类似现象,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为乘客行为立起刚性规矩,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体现了(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优秀文化对政治建设有促进作用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以制度文明引领良好的文明风尚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13. 中国正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从东方红一号到天舟一号,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直至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历程,运用着、蕴含着、展示着中国航天源源不断、催人奋进的力量——来自航天精神的力量。这表明(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只要发扬航天精神就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③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能够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热情

    ④文化是使国家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14.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遍访西柏坡、井冈山、沂蒙山、古田、延安、遵义等革命地;党的十九大后,他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总书记此举意在(   )

    ①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②凝聚人心,发挥革命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③继承传统文化,提高全民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能力

    ④宣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命运和诉求便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一论述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能够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精神上不再贫困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 1949 年 9 月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之际,毛泽东同志充满自信地预见:“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70 年过去了,这个预见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下列对这个预见变为现实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③文化兴则国运兴,我国文化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新时代,要进一步抓实抓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将它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因为(   )

    ①文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②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③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农村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科技人才是农村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 2019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随着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逐步开始,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凝结在共同记忆里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将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展现出永恒的魅力。国家文化公园可以使人们(   )

    ①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

    ②在追忆往昔时提高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心

    ④在游览中看见文化之美、领悟文化之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 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文化现象中可以体味到,手写书信(    )

    ①可以传递情感,滋养人们的心灵

    ②作为交流方式,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

    ③作为文化符号,可以展现人们的精神情怀

    ④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 “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

    ①文化生产力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1.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    )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文化就是人们创造的艺术品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22. 2019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人选。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 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由此可见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作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③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       ④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3. 2019年,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郑州二七纪念馆联合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时代的先声--五四新文化运动展览”。该展览用“点燃新文化的火炬”、“吹响时代的号角”两大部分图文内容和41件珍贵文物再现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引领观众切身感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强劲力量。纪念五四专题展览表明:(   )

    ①文化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新文化思想随五四运动的深入而发展

    ②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在民主科学领域发挥着思想启蒙的功能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通过展览可透视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阅读五四时期作品可以认清民国文化的全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4.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既重“戏”又重“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5. 古人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②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③要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④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二、材料分析题

  • 26. 材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就一定能激活蕴藏于梦想之中的创造伟力,迎来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就是崇尚奋斗的精神。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过去,没有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前行成就个人的梦想,个人的脚步推动国家的进步,中国人民以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再出发,我们没有时间喘口气、歇歇脚,只有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崇尚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 27. 大数据时代,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科学精神贯穿于抗击疫情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以科学研究助力疫情防控,加强病毒溯源和病源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深化对病情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科学认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科学治理遏制疫情蔓延,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根据不同群体、行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发挥科技在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科技,在疫情科普宣传、政策发布、智慧监测等环节助力。围绕“防疫病、防恐慌”,积极开展应急科普,用事实、用科学说话,科学分析疫情形势、抗疫指导和心理疏导,有效增强了整个社会防控疫情的意识和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学精神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影响。丰富的传统文化家底,是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坚强基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定包含着中华文化复兴的灿烂光辉。习近平多次强调,在新时期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 29. 四川省日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中药材生长,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自然库”。近年来,当地干邮群众把这绿水青山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引进和培养中药材专业化培植。研发,休闲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目前,该县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市场貿易、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中药文化为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子。

    结合材料,说明H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结果。

  •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

    李克强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0年来,广大科技人员胸怀报国富民之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以智慧、心血和汗水,书写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 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要围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把科技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完善科研管理、科技评价奖励等制度,为科研主体“简除烦苛”、松绑放权。青年人正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时期,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积极帮助留学归国人员解决好落户、住房、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要弘扬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扎扎实实做事。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只要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创造更多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把我国创新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