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读下图完成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比C点气压高 B、B点比D点气压高 C、B点和D点气压相等 D、C点比D点气压低(2)、若该图是某地某日高空的气压状况,则( )A、A地多晴朗天气 B、A地气温比C地高 C、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C D、四点气压最低的是A2.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若该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D的气压最高 B、②的风向为西北风 C、②的风力大于④ D、B处多晴朗天气(2)、若该图为某地中纬环流,且B是位于C北方的下沉气流,则( )A、B处空气因热力原因而下沉 B、②是盛行西风 C、该环流圈对我国的降水有直接的影响 D、③气流炎热干燥3.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完成下面小题。
(1)、若此图表示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①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4. 下图为2019年10月14日我国部分区域等压线分布示意图,ABCD为我国某地四个城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读图,ABCD四个城市中风速最大的是( )A、A城市 B、B城市 C、C城市 D、D城市(2)、2019年10月14日,武汉市盛行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5. 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 ( )A、b增强 B、d增强 C、e增强 D、c增强(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a B、b和f C、c D、d(3)、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与这一现象相关的箭头字母是 ( )A、a B、b C、d D、f6.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D、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7. 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 “磁暴”现象 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 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A、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 B、②到③逐渐加快 C、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 D、④到①逐渐变快9.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爆炸高度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以外(2)、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A、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B、提供地球生物生长必需的空气 C、保持地表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减少宇宙天体对地球表面撞击10.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①③⑤三处气压带形成的因素中是动力因素的是( )A、①③⑤ B、①③ C、③ D、③⑤(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3)、正确反映③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 B、 C、 D、11. 下图为北半球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2)、关于丙地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充沛 B、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D、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且气温日、年较差大(3)、在乙气候的分布区,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厂不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 )A、西南面 B、西北面 C、东北面 D、东南面(4)、下列与上图中丁地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数据资料是( )A、 B、 C、 D、12. 把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石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A、②→⑤→①→④ B、②→④→⑥→① C、②→④→①→⑥ D、②→④→③→⑤13. 仙安石林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下图为“海南省沿109°E的地形剖面及岩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仙安石林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是( )A、流水溶蚀 B、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2)、图中( )A、仙安岭上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B、五指山岩石中存在生物化石 C、仙安岭上球状风化地貌广布 D、五指山上冰川侵蚀地貌广布14.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 —— 重熔再生 B、② —— 外力作用 C、③ —— 冷却凝固 D、④ —— 变质作用(2)、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①作用形成的是( )A、火山 B、风蚀蘑菇 C、溶洞 D、冲积平原15. 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幕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新壁地条件复杂,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盆地地形东窄西宽,东高西低,呈向西开敞的喇叭形,在伊犁河谷,山区森林、草原茂密,也有大面积的黄土分布。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伊犁河谷高阶地上的黄土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2)、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有利的是( )A、长江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退耕还草 C、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开荒种地 D、大量开垦温带草原16.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④处不同的是( )A、渭河平原 B、东非大裂谷 C、长江三峡 D、汾河谷地(2)、图中⑦处地貌的成因为( )A、背斜成谷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断层下陷成谷(3)、图中易形成陡崖,有利于开展攀岩活动的部位是( )A、③ B、② C、⑦ D、⑥17.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日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位于生长边界 B、日本是①②板块挤压碰撞而成 C、日本位于消亡边界 D、日本位于东亚岛弧链上(2)、东非大裂谷位于图中的( )A、①板块 B、②板块 C、⑤板块 D、⑥板块(3)、以下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①花岗岩、砂岩
②砾岩、玄武岩
③砂岩、石灰岩
④大理岩、板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8. 读下图,回答下列题。(1)、长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是( )A、① B、② C、③ D、④19. 当亚洲高压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我国的夏季 B、澳大利亚昼短夜长 C、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D、太平洋北部受低压控制二、非选择题
-
20.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B处冷却,C处受热)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D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气压最高的是。(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直接原因是。(3)、图中B,C两地出现晴朗天气的是 , 温差较大的是;如果图为城市热岛效应,B、C中表示城市的是。(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21.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能使地表增温的环节是(填写序号);(2)、图中数字③代表的环节是;(3)、图中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填写序号);(4)、由①变成④源于大气的作用;(5)、全球变暖主要源于( )A、①变大 B、②变大 C、③变大 D、④变大22.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 ;B ;C ;D(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风带名称:甲 ; 乙(3)、此图表示北半球(季节)。23. 读“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月份:左图为月,判断理由是。(2)、图中①季风的成因是、。(3)、在图中气流②盛行时,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特征是。(4)、右图中北半球低气压的名称是 , 此时太平洋上出现的高气压的名称是。24.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青藏高原)。”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新疆),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两幅地貌景观图的名称分别是、。(4)、A,B,C,D,E五幅地貌景观图中,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图。2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2中C代表的物质是 , D代表的岩石是。(2)、①所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④代表的地质作用是。(3)、图1是一中校园内一块岩石,它属于花岗岩,则按成因分类它对应图2中字母。(4)、该岩石形成并出露地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A、地壳上升 — 岩浆侵入 — 风化堆积 B、地壳下降 — 岩浆喷发 — 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 — 地壳下降 — 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 — 地壳上升 — 风化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