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3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2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图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2. 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3.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4.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5.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6. 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 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7. 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8. 下表是新中国初期职工分配制度概况。据此可知( )1954年前
职工分配制度中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
1954年
工资管理集中到中央劳动部统一管理
1955年
统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
1956年
职工工资标准及定级升级等均有全国统一规定
A、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推进 B、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强化 C、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 D、民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9. 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 )A、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B、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 C、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D、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10. 下表是《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推动此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有(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000亿元 7.18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①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 ②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③加快放宽利用外资 ④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1. 年画能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的《入社》年画,它主要反映了( )A、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废除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C、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 D、人民公社体制的迅速发展12. 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农业
7.1
11.3
17.7
10.7
9.8
10.4
工业
42.5
60.4
49.8
55.5
55.4
52.6
其中:重工业
36.4
54.0
45.9
51.1
49.6
45.9
A、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13. 如图是1950—1976年我国报刊种类数的统计折线图(单位:种)。此图反映了( )A、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 B、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 C、社会环境影响文化事业发展 D、“双百”方针促进新闻业发展14. 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 )A、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B、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B、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与外国资本和市场的依存度提高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16. 八大,是中共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大会代表。这次大会的正确决策是( )A、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壮会主义瑰代化建设上来 B、认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要求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从1953年起执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D、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要求经济建设的速度要超英赶美17. 十一届三中仝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湖南 广东 B、安徽 四川 C、湖南 四川 D、安徽湖北18.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19.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A、广州 B、福州 C、厦门 D、深圳20. 党的十一届_一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C、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D、又回复到合作化以前的土地所有制21.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白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22.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上面材料引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3.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24. 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 )A、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 B、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C、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 D、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25. 民谣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经过淹,经过旱,经过蚂蚱滚成蛋,经过土匪来捣乱,经过鬼子撂炸弹,经过食堂喝稀饭,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这个民谣反映了( )A、中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B、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 D、农民对国家新政策的肯定态度26.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后农村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 C、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D、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27. 某年,邓小平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家享有世界声誉的杂志发出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能够来个180度大转弯?”邓小平被誉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是因为他( )A、作出了改革开放新决策 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图所示地区的开放举措有( )①设立经济特区
②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③设置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发开放浦东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9. 从1991年开始的总理记者会是每年“两会”的保留节目。记者们向历届总理提出的许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等问题是中外记者提问的焦点之一。我国政府做出的回答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在农村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二、材料分析题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己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材料三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32.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使经济发展保持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糢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
——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仍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材料三:邓小平模式,作为中国现代的第六次政治选择,是毛泽东模式的改良型,一方面,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这是邓小平模式与毛泽东模式最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它继承了毛泽东糢式原有的强大政治资源,通过一个强大有社会广泛基础的执政党,以实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保持着强大的政治整合力。因此它在政治类型学上可以归结为“后全能主义型的新权威主义”发展模式。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经济体制及其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并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本质区别。(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模式”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的认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一点粮食,国家先后补贴拨济1.9亿公斤粮食,但在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公斤。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指出当时中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积极影响。(3)、材料三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经济存在的什么问题?他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表中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时间
家庭总收入
家庭总支出
一幅大饼油条价格
1958年
971.2元
798.26元
4分钱
1979年
1568.3元
1003.97元
2角5分
2000年
30595.12元
13705.18元
5角
2008年
65872.45元
39564.72元
3元
2018年
112358.68元
78523元
6元
——摘编自2018年12月28日《扬子晚报》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的数据有关联,看法明确,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