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2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2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    )
    A、其目的是适应战争特殊环境 B、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C、顺应了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D、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
  • 2. 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C、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3. 下表为《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价值和物量指数的变化表》(价值单位:万海关两;指数以1913年为100)。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

    A、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运动 B、买办及买办化商人的投资设厂 C、列强加剧侵略使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系列发展实业法令
  • 4.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对办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新中国对民族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5. 有报纸感叹: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火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山现于(   )
    A、1 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C、抗日战争时期 D、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 6.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7.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民族橡胶工业发展迅速,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独占鳌头。1937年8月,淞沪大战爆发。由于战争的摧残,几位创始人当年的“橡胶托拉斯”梦想最终破灭了。解放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上海大中华橡胶厂重新焕发青春,又创造出中国橡胶工业史上的数十个第一。”这表明,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国际形势 B、政府政策 C、技术条件 D、社会环境
  • 8. “据统计,从1912年之后的几年间,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举措(    )
    A、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D、说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9. 1937年国民政府向私营工商业提供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为25.78亿元。1939年国民政府向英美等国购买五金、化学等器材,以低价供应厂矿企业。1943—1944年对私营工厂的拨款达5500万元。这表明国民政府( )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实业 B、鼓励民族工业发展,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扶持私营工商业发展,为战时经济服务 D、实行战时统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 10. 下面为1873—191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

    A、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 B、中国出口货物种类逐渐丰富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 D、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 11. 如图为近代中国三种资本经济的资本投入曲线图该图反映了(   )

    A、官僚资本长期打压民族资本 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日益深入 C、外国资本保持着绝对优势 D、民族资本一战时期发展最快
  • 12.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材料反映了(   )
    A、民族工业兴起的途径之一 B、妇女社会角色的改变 C、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支持 D、维新派报刊对民族工业的宣传
  • 13. 近代某次战争后,清政府一方面允许外国人“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同时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些举措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表现在(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 14. 如图是某反映中华民族工商业变迁史及著名企业家的专著目录(部分)该专著最有可能是( )

    目录

    页码

    广生钱庄开业

    4

    创办保兴面粉厂

    17

    为实业呐喊

    31

    申新纱厂成就面纱大王

    44

    备受倾轧

    71

    A、《方举赞与发昌机器厂》 B、《民族工业开山鼻祖——陈启源》 C、《荣氏百年》 D、《工商业巨擘——张謇》
  • 15. 1931年11月,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一切国民经济事业,均须在本党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原则之下”;其后成立的全国经济委员会于1933年对棉业实施统制,次年又对蚕丝进行统制。这些举措(   )
    A、旨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B、有利于民族资本的独立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D、是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有效办法
  • 16. 近代小说家包天笑回忆说年轻时有人给他看相,说他以后收入会以百万计。未曾想民国三十七、八年间,“我偶然写写小说、杂文,一摇笔稿费就是百万圆,或不止百万圆呢。”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正确的是(   )
    A、当时知名作家的经济地位高 B、二战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 C、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所有的工厂都呈萧条状 D、加速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崩溃
  • 17. 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货,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该时期最可能是(   )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
  • 18.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到1940年底工矿内迁工作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圆民政府协助面内迁的共达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这一举措(   )
    A、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B、改变了西部工业人才匮乏的局面 C、均衡了东西部工业发展水平 D、为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资基础
  • 19. 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   )

    时间

    大事记

    1928年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0年4月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伐混乱

    1930~1931年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3~1934年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

    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③官僚资本挤压

    ④外国的侵略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20. 下表为1920年和1936年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重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年份

    1920年

    1936年

    类型

    产值(亿元)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农业总产值

    165.20

    100

    199.23

    100

    商品经济

    61.96

    37.55

    87.38

    43.86

    自然经济

    103.24

    62.45

    111.85

    56.14

    A、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21.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 22. 1946年11月4日,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一新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该条约的“不平等”,主要是因为( )
    A、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B、条约没有规定中美两国的权利义务关系 C、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D、条约没有反映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23. 1923年初,上海华商各纱厂因花贵纱贱相继停工。为挽救中国棉业,“棉纱大王”穆藕初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同事们积极活动,筹划按国际惯例组织中华棉业银公司,但农商部因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的反对而搁置此提议。材料反映了( )
    A、一战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发展 B、政府反对中国成立垄断性质的大公司 C、军阀割据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工人运动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4.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这表明了(   )
    A、清末新政促进产业兴旺 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 C、日美加紧向华输出资本 D、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25. 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诚然如天渊之别,如表所示

    时代

    戊戌时期

    大革命时期

    评价

    绅士为人民之代表

    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地位

    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作用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目标

    兴绅权以兴民权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
  • 26. 1940年度,中央银行放款总额为509亿元,而贷给政府中央机关的为484亿元,占95.1%.1947年6月中央银行垫款给财政部的余额高达126565亿元,相比之下,中央银行用于经济方面的资金少得可怜。据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A、中国社会经济混乱,市场投机盛行 B、中央政府机关冗繁,财政出现赤字 C、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经济起步艰难 D、国民政府垄断金融,资源分配失衡
  • 27. 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在我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图。从中可以得出,中国(   )

    A、应允许民间投资实业 B、需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很高 D、应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 28. 姚公鹤在《上海夜话》中说:“邻近租界的华资企业,也有可能间接得到租界庇护的好处。因为当国内发生骚动或叛乱之际,他们也可分享到外国炮舰和军队的保护,不受……这些地区的威胁。”材料认为上海商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 B、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 C、列强的直接军事保护 D、最早开埠通商的机遇
  • 29.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中国进口货物来源国家所占百分比表

    年份

    英国

    日本

    美国

    1871—1873

    34.7%

    3.7%

    0.5%

    1901—1903

    15.9%

    12.5%

    7.1%

    1913

    16.5%

    20.4%

    6.0%

    1919

    9.5%

    36.3%

    16.2%

    ①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量逐年下降

    ②日本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

    ③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列强之首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 30.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近来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订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我国以银为币,遂至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以谋货币金融之悠久安定,兹参照近今各国之先例,规定办法即日施行:㈠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盖以法币为限……㈡中央中国交通银行以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由财政部酌定,限期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㈢法币准备金之保管及其发行收换事宜,设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办理……㈣凡银行商店及其他公司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银行兑换法币……㈥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财政部实施新货币政策通告》(1935年11月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货币金融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政府货币金融改革的影响。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1)、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 32. 材料1930年代,外国人评论说,“中国的币制是在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里所仅见的最坏制度,它是乱七八糟一大堆铸币、重量单位和纸币凑成的大杂绘”。政府对内不能运用通货保护和发展本国经济,对外又不能利用币值的伸缩争取外汇的主动地位。中原大战后,地方实力派拥有的地方金融权是对抗或挑战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除努力加强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渗透外,还试图从经济上取得对地方的拉制权。国民政府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进行内战、维护国家机器运转,必然需要庞大的军政开支,庞大的财政赤字使国民政府在1935年前后陷入了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加之严重的国际形势影响,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法币政策,实现了中国货币历史性的跨越。

    ——摘编自申成玉《试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内动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 33.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涉及地区

    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形成

    16世纪-19世纪中叶

    由欧洲到北美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发展和扩散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逐渐波及世界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在全球的确立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等

    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