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8:诗歌鉴赏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27 类型:一轮复习

一、诗歌鉴赏

  •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画楼钟动君休唱

    欧阳修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注】①欧阳修因革新派遭受旧派打击,为革新派上书分辩,因而被贬。②谢公:《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少年即有名声,年逾四十复出任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楼钟动”给人以欢娱的感觉,但“君休唱”又使情感发生了逆转。 B、“往事无踪”“聚散匆匆”是说“君休唱”的原因,令人顿生沧桑之感。 C、“绿鬓”指黑发,去年的“绿鬓”与今年的满头白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明月清风”转而写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下文无人忆谢公的悲哀。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

    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注释】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悲”字,既与“朔风”“秋霜”共同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又为全诗奠定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B、“朔风”“秋霜”“远道”“层阴”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颔联中借“驰”和“拂”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刻西了老骥和鸷禽的形象。 D、诗歌前三联描写,第四联议论,脉络清晰,饱含情感。
    (2)、概括本诗中“老骥”和“鸷禽”的形象。
    (3)、“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是钟嵘对“咏怀诗”艺术特色的评价:“厥旨渊放”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归趣难求”即曲折隐约地表达思想内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 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释】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选用落叶、大雁、北风等景物,渲染出了寒冷的氛围。 B、首联刻画景物,颔联抒发思乡之情,正是触景生情的手法。 C、在古代诗文中,“雁”是可以传递书信的,本诗中的“雁”,取的却是“鸿雁南飞”之意。 D、颈联是工整的对偶句。“归帆天际看”指作者希望能有船自天际驶来,载自己回家。
    (2)、第二联中“隔”字最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 6.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黄昏”“更着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现出陆游人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陆游的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绝不媚俗的忠贞;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
  • 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高三之桂林

    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昌龄的这两首诗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从体裁看都是七绝,从题材看都是送别诗。 B、唐诗善用意象来寓含情感,如前诗“明月”和后诗“归舟”均为写离别的常用意象。 C、前诗“沅水通波”和“青山一道”之语,写离别时的环境,给人以山长水远的感受。 D、后诗中,诗人因内心伤感,所以面对眼前亮丽的“梅花”和“雪”,也觉得黯淡无光。
    (2)、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①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②。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②侯赢本是穷困出身的隐士,被魏公子信陵君收归门下,后献计帮信陵君窃得了兵符解救赵国,因年事已高不能随行,在信陵君到达军队之日自刎而死以报答知遇之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2)、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酒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鹗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2)、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越调]平湖乐

    元代: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日湖面,如白练横陈,在隔着轻纱般的烟霭中,传来了采菱人的喧哗声。 B、诗中写水乡之美与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相同,较为常见。 C、诗人不舍旖旎风光,流连忘返,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D、本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艺术感染力强。
    (2)、本诗在写法上独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 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南归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2)、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 1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四首(其四)

    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 , 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因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注释】①清军南下,王夫之起兵抵抗,曾助抗清英雄瞿式耜守桂林,后受谗遭逐,流转湘西,本诗为该时期所作。②匣中刀: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土不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运用汉朝李广的典故,写出了将领有志抗清却不被征召、抗战受阻的现状。 B、七、八句与“良夜”相呼应,描写了眼前的大好河山,进一步坚定了诗人的复国之心。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抗清救国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D、全诗有写景,有抒情,有叙事,苍劲悲凉,情意深沉,层次清楚,诗意进展顺畅自然。
    (2)、有人评价本诗开头四句写得“情境和谐”,请简要说明之。
    (3)、根据文章内容,赏析“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内容。
  • 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释】①义公:唐代高僧。②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为义公习禅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C、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D、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班驳,庭院阴冷,义公神房略显空寂落寞。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欲与元八卜邻 , 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释】①卜邻:选择做邻居。②墙东:出自《后汉书·逸民传》,指隐居之地。③绿杨:出自《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闻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抒胸臆,诗人与元八志趣相投,都渴望隐逸,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B、颈联直述与反问,暂时外出尚且期待良侣偕行;长期定居,又怎可不择佳邻? C、尾联由喜转悲,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 D、全诗语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与他惯常“老妪能解”的诗歌风格如出一辙。
    (2)、颔联有怎样的表达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哀郢①二首(其二)

    陆 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②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③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释】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后毁于兵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2)、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 1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四

    白居易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注释】①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②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③顶波:稳定的波浪。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本诗中形容门前热闹、门庭若市,主人忙于张罗接待。 B、“莫”字管“笑”与“夸”二字,“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告诫世人不要嫌贫爱富。 C、颈联以东海波浪的起伏为喻,意在说明富贵贫贱不会一成不变。 D、全诗饱含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的变化,不无哲理性的启示。
    (2)、本诗颔联与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1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里濑

    谢灵运[1]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2]。

    既秉上皇[3]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4],想属任公钓[5]。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注释】(1)谢灵运:南朝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谪,自京都赴任永嘉,途经富春江畔七里濑时所作。(2)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学。(3)上皇:伏羲氏。“秉上皇心”,意指秉持着上古时代人生活简单、恬淡少欲的想法。(4)严子濑: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处。(5)任公钓:《庄子·外物》有寓言说,任公子以五十头键牛为饵,钓于东海,一年后才钓得大鱼。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 B、“据湲”“沃若”一叫啸”等,词语中两个字的韵母发音相近,读来富有音韵美。 C、“遭物”二字承上启下,诗歌由此从叙事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结构圆融自然。 D、作者追慕古代先贤,希望领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
    (2)、“石浅水据,日落山照曜”一句,景物描写远近相谐,带给人一种立体、旷远的空间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断句》) B、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跳北楼》)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D、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仲殊《南柯子·忆旧》)
    (3)、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 1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忆九华

    罗隐

    九华巉崒荫柴扉,长忆前时此息机

    黄菊倚风村酒熟,绿蒲低雨钓鱼归。

    干戈已是三年别,尘土那堪万事违。

    回首佳期恨多少,夜阑霜露又沾衣。

    【注释】①罗隐十余次应进士第,最终铩羽而归,备受世俗评议。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二年,诗人54岁,在润州养病时,写作此诗。②巉崒:读“chán zú”,险峻。③息机:忘掉世俗的机巧之心。④佳期:相爱着的男女幽会的时日。罗隐赴举时,曾与色艺兼美的云英姑娘有过一段相爱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忆”字紧扣诗题,既引出了所忆内容,又表达了“长忆”的心里感受。 B、颔联中的“黄菊”表面上写的是秋天的物象,实则暗示着诗人正值人生之秋。 C、颈联“干戈”指战乱,“尘土”指战乱激起的烟尘。此处从实入笔,抒发感情。 D、前四句写所“忆”,描绘了一幅“九华隐居图”,后四句描写眼前,时空跨度大。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人归沔南

    李颀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春饶汉阳梦[注] , 日寄武陵书。

    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注释】汉阳:县名,唐时为沔州治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梅花“正发”暗示离别之时,又以“失路”交代离别之由。 B、颈联中的“汉阳”照应诗题中的“沔南”,也即颔联中的“旧国”。 C、本诗多用典故,如“武陵”“临川羡鱼”等,含蓄蕴藉,言简义丰。 D、本诗虚实交错,时空交织,情景交融,贯穿多重对比,意境深远。
    (2)、诗歌饱含对离人的慰勉之意,请具体分析。
  • 20.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峤屿春潮

    [明]高棅

    瀛洲见海色,潮来如风雨。

    初日照寒涛,春声在孤屿。

    飞帆落镜中,望入桃花去。

    【注释】①峤:山岭;屿,有山的小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水本来无色,诗人却说“见海色”,由此推测出潮水将至,与苏轼的“海上涛头一线来”、朱继芳的“潮来江水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描绘了“峤屿春潮”之势、之声、之力,富于变化,有立体感。 C、本诗中间用“春声在孤屿”应题,结尾又借“桃花”二字再次点明所写之景为春潮。 D、此诗与历来诗人观潮之作的雄放诗风有所不同,高棅笔下的“春潮”可谓声容多变,仪态万方。
    (2)、诗人对“潮”的描写与唐代诗人笔下的“惊涛来似雪”(孟浩然)、“潮来天地青”(王维)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3)、请对“瀛洲见海色,潮来如风雨”一句进行赏析。
  • 2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织妇怨(节选)文同

    昨朝持入库,何事监官怒。

    大字雕印文 , 浓和油墨污。

    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间下。

    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

    【注释】①节选部分之前的内容写勤劳的织妇精心织绢,直到别人看了同声称赞,她也觉得织得很好,这才举家庆幸,上交官府,以完成租赋。②大字雕印文:印在绢上的“退”字。印,指退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写织妇织好绢匹之后,满怀希望,以为可以及早纳清租赋,却遭到监官的不满。 B、“何事”两个字表明了绢匹没有达到要求监官因而发怒,同时也表现了劳动者的惶恐不安。 C、三、四两句写监官在美好的绢匹上,盖上了“退”字印章,浓黑的油墨,把绢匹都污染了。 D、诗歌通过织妇的悲苦命运,表现当时劳动人所受的残酷压榨,批判那些鱼肉百姓的监官。
    (2)、“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间下。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是怎样表现“怨”字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篪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释】①芦篪(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下随着芦篪声蔓延开去。 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2)、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刚健挺拔"。请你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
  • 2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指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主要抒发个人身世之悲。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 2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硕鼠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①贯:侍奉。②女:同“汝”。③逝:同“誓”。④爰(yuán):乃,于是。⑤德:感激。⑥直:同“值”。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黍”“麦”“苗”分别指黄米、麦子和未成熟的庄稼苗,从中可见奴隶主无所不贪的特点。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 C、这首诗每章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 E、文中“乐土”“乐国”“乐郊”是指没有自然灾害的地方。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 2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2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日荆州作[注]

    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注释】吴融,晚唐诗人。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 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
    (2)、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2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

    (元)萨都刺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释】①萨都刺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看见乌鸦向南飞去的景象,从中表达自己积极向上、慷慨激昂的豪情。 C、下阙前两句写孤雁的过去——它从北边边塞飞来,在江河上孤独的飞,忍受着难耐的寂寞。 D、“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未来之景,下霜时分孤雁栖息的芦苇荡将愈加寒冷。 E、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直抒胸臆的风格。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①渔家傲:词牌名。此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的作品。②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③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出山间的清幽美丽,“柔蓝”极言水色清碧,“索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所居住的环境,也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下片前两句写词人由醒后闻鸟语,联想到当年早朝听鸡鸣,可见词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连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浑然一体。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 29.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①不知岩穴乐,手谈②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注释】①坐隐: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别称。②手谈:围棋对局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作者描写了忙于公务的自己偶尔无事,于白天下棋,确实有点辜负了大好时光,但也显现了忙里偷闲、下棋自乐的意趣。 B、颔联句式整严工巧,用词专业凝炼,所谈及的岩穴安居的隐逸之乐和庸俗之人的空谈闲聊又让表达不失丰富。 C、颈联描写下棋时案几上的公文书簿已经积满了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暗示出双方对弈时间长久,技艺旗鼓相当。 D、尾联作者在弈棋中自我提醒,总结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而后把对手打败更显淋漓尽致,如释重负。
    (2)、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展现自己作为弈棋者形象的。
  • 3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撞布 , 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巴蜀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的深深忧虑。 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