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广平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09-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2.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正确叙述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可以是消费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4.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5.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能量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6.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D、流入到狐狸体内7.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B、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为捕食 C、若青蛙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蛇的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D、蛇与蝗虫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8. 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 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9.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A、地衣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10. 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 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 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11.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2. 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13.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种群中的性比率一般为1:1,原因之一是( )A、雌配子:雄配子=1:l B、含X 的配子:含Y 的配子=l:l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l D、含X 的卵细胞:含Y 的卵细胞=1:114.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15.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16.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杨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瓢虫在树干上集群分布17.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8. 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19.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20.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21. 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下列有关兴奋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是零 B、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传递兴奋 C、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轴突膜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2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23.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24. 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度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25. 某健康成年男子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其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的变化情况是( )A、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 B、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减少 C、产生热量减少,散发热量增加 D、产生热量增加,散发热量减少26.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其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 C、人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7.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8.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29. 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30.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31. 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32. 下列有关体温及其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安静的时候人体产热以内脏为主 B、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C、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D、体温的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3. 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34. 图甲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向右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接受a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后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B、④和⑤所处状态是轴突膜上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的结果 C、a处在兴奋传到后开始合成神经递质,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开始大量开放35. 如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 C、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0~t1时段,t3~t4时段的体温低于0~t1时段36.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液体①中含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长期营养不良会使②中液体减少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37.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38. 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下丘脑 B、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③④ C、人体通过分级与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39. 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40. 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A、A B、B C、C D、D41. 如图中三条曲线能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细胞耗氧量、产生的尿量及酶活性变化情况的是( )A、①②②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42. 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4年种群数量最大 B、2~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 D、第8年种群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43. 如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44.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45. 如图所示的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46.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47. 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48. 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差的是( )A、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A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49. 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假若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8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几乎为0kJ B、108kJ C、2×106kJ D、3×106kJ5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非选择题
-
51. 如图是某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流单位:103 kJ/(m2•y)].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3 kJ/m2•y.(3)、图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 若顶级肉食动物获得1kJ能量,则生产者需最少具有 kJ 能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能量传递效率较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 , 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 .52. 如图1中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m~3800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海洋C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 .(2)、森林B中的植被分布(有/无)水平结构.森林B中的动物(有/无)分层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3)、高山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各垂直带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属于/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若森林B因发生火灾而被烧毁,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阶段开始.53. 课文填空(根据教科书内容进行填空)(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营养结构.(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称为环境容纳量.(3)、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 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计名计算法和 .(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转化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兴奋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 .(7)、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 , 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