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5 文学常识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1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读《少年中国说》,宜语速低缓,语调高昂,表这出少年人的豪情万丈。 B、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精彩纷呈,如中国的民间故事列那狐,令人捧腹大笑。 C、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提倡回读。 D、《落花生》一课错助落花生讲出自己的感悟,不空润说教,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共鸣。2. 这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比如岳飞所说的关于珍惜时间的“①”;朱熹也有一句跟这意思相近这句是“②”。横线上应填写( )A、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②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①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②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牛郎织女》是童话故事。 B、《白鹭》的作者是郭沫若,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C、《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 D、《猎人海力布》是流传在中国的民间故事
二、填空题
-
4. 选择成语故事中的有关人物。(填序号)
A.蔺相如 B.廉颇 C.勾践 D.赵高
E.赵括 F.荆轲 G.刘备 H.曹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三顾茅庐 指鹿为马 图穷匕见 望梅止渴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将相和》以、两国的矛盾为背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到又到的经过,这三个故事之间有着关系。(2)、蔺相如是一个的宰相,廉颇是一个的大将军。6. 根据意思写成语,再选择填空。(1)、背着荆条向别人请罪,请对方责打自己。(2)、思想一致,共同努力。(3)、只要进攻,没有攻克不了的。(4)、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5)、的廉颇向在中立了大功的蔺相如 , 他们地共同保卫赵国。7. 下面的成语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请连一连。完璧归赵 廉颇
图穷匕见 蔺相如
煮豆燃箕 荆轲
负荆请罪 曹植
8. 填歇后语。①吴刚不小心把教室里的花瓶打碎了,老师叫他到办公室去。一路上,他的心里就像: , 。
②王明做事总是三心二意,一会儿学钢琴,一会儿学画画,一会儿又学书法,结果什么也没学成。这可真是:。
9. 看人物,填成语。渔人 项庄 司马昭 东施 愚公 塞翁 夸父 江郞 沛公
才尽 效颦 逐日 移山
失马,焉知非福 鹬蚌相争,得利
之心,路人皆知 舞剑,意在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落花生》的作者是。通过这篇课文我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是:(2)、“负荆请罪”这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是。(3)、孤帆远影碧空尽,。(4)、我劝天公重抖擞,。(5)、 , 西湖歌舞几时休?(6)、莫等闲, , 。三、判断题
-
11.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1)、《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2)、《题临安邸》中“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太平、繁华的社会现状的赞美之情。(3)、《少年中国说》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4)、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1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1)、在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冠军。(2)、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的速度都要快。(3)、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三十多倍。1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2)、“西湖歌舞几时休”中的“休”字的意思是休息。(3)、《己亥杂诗》中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变革社会的愿望。14. 判断正误。(1)、个人发言时要控制时间,小组内小结交流时,既要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要说明不同的看法。(2)、《牛郎和织女》 是一篇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杜牧的《乞巧》。(3)、提高阅读的速度,只要速度快,不用管是否理解课文内容。(4)、《题临安邸》一诗中“临安”指今浙江杭州,“邸”指的是姓氏。15. 判断对错。(1)、《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2)、“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熏”字可改为“吹”“刮”“掠”等字。(3)、《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1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1)、《白鹭》这篇课文是郭沫若写的,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2)、《落花生》一文中提到花生不好看,所以作者不喜欢它。(3)、《珍珠鸟》的作者是冯梦龙,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4)、《将相和》一文主要写了赵国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5)、《圆明园的毁灭》的作者是琦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告诫人们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