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雕刻石像 B、
烧制瓷器 C、
蚕丝织布 D、
活字印刷
2.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相符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促进经济发展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D、开发清洁能源,少用化石燃料3.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钢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铟元素(In)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铟原子的中子数为49 C、铟原子核内有49个质子 D、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4.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C、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5.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取固体药品 D、
闻气味
6. 新型毒品“邮票”,又称“LSD致幻剂”,因被制成邮票外形而得名,毒性极强。LSD的化学式为C20H25N3O,下列有关LSD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一个LSD分子中含有48个原子 C、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LSD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57.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下图是一种合成甲醇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38.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B、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9.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淡化海水 C、CO、CO2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10. 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uO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既能有效防止CO污染空气,又能充分利用能源二、填空题
-
11.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路灯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序号,一种即可);灯罩内填充氮气是因为氮气的。(2)、太阳能路灯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3)、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
-
12.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若 , 则气密性良好。(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C而不用装置D收集氢气,原因是。(4)、用装置F和量筒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填“b”或“c”)端通入。
四、流程题
-
13. 尿素[CO(NH2)2]是农业上一种常用的氮肥。如图是以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的流程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NH3中氮的化合价为 ,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可用于。(2)、写出合成塔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合成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X的化学式为。(4)、农业上如果大量使用化肥,将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写一条即可)。
五、科学探究题
-
14.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对比(填序号),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②处的红磷用沙子覆盖的目的是;④处的小石块始终无法燃烧的原因是。(3)、已知 , 。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15. 在一节实验课上,某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展开了探究。(1)、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的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①
块状大理石、10%稀硫酸
②
块状大理石、7%稀盐酸
③
大理石粉末、7%稀盐酸
图中丙对应实验(填实验编号)。对比甲和乙可以看出,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之一是。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仍有剩余,小明对此展开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一:反应后溶液中无盐酸;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①小丽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观察到 , 说明反应后溶液显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
②小明认为小丽的实验不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于是补充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A:配制(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溶液,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实验B: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 , 溶液变为色。
③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也不够严谨,并再次改进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探究二)请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六、计算题
-
16. 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已知加热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26g,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的质量为16.4g,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