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9的平方根是( )A、 B、 C、 D、2. 将3x-2y=1变形,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正确的是( )A、 B、 C、 D、3. 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 )A、 B、 C、 D、4. 若 ,则P(x , y)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 一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k的值为A、2 B、 C、2或 D、36. 已知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则m﹣n的值是( )A、1 B、2 C、3 D、47. 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A、( ,1) B、(2,1) C、(2, ) D、(1, )8. 在同一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x-k的图象为( )A、
B、
C、
D、
9.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的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长为( )A、4.8cm B、5cm C、5.8m D、6cm10. 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km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图中 , 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千米)随时间t(分)变化的函数图象,以下说法:①甲比乙提前12分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时;③甲乙相遇时,乙走了6千米;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其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二、填空题
-
11. 已知a<b,化简二次根式 的结果是 .12.
如图,有一个长为50cm,宽为30cm,高为40cm的长方体木箱,一根长70cm的木棍放入(填“能”或“不能”).
13. 已知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且P′在直线y=kx+3上,把直线y=kx+3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直线解析式为 .
14. 定义运算“ ”的运算法则为: ,则 .15. 若方程x﹣y=﹣1的一个解与方程组 的解相同,则k的值为.16. 如图,把正方形铁片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的坐标为(3,0),点P(1,2)在正方形铁片上,将正方形铁片绕其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90°,第一次旋转至图①位置,第二次旋转至图②位置…,则正方形铁片连续旋转2017次后,点P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
-
17. 计算:(1)、(2)、18. 解方程组:(1)、(2)、19. 已知 ,求x2+y2+2xy﹣2x﹣2y的值.20.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其中a和b满足方程 ,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整数,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21. 阅读下列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 ,求△ABC的面积.小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①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从而借助网格就能计算出△ABC的面积.他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构图法.请回答:(1)、图1中△ABC的面积为;(2)、参考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图2是一个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①利用构图法在答卷的图2中画出三边长分别为 、2 、 的格点△DEF;
②计算△DEF的面积.
22. 如图,函数y=2x+4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A(﹣1,2),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1)、求正比例函数y=kx的解析式;(2)、求两个函数图象与y轴围成图形的面积.23. 拉杆箱是人们出行的常用品,采用拉杆箱可以让人们出行更轻松.如图,一直某种拉杆箱箱体长AB=65cm,拉杆最大伸长距离BC=35cm,在箱体底端装有一圆形滚轮,当拉杆拉到最长时,滚轮的圆心在图中的A处,点A到地面的距离AD=3cm,当拉杆全部缩进箱体时,滚轮圆心水平向右平移55cm到A′处,求拉杆把手C离地面的距离(假设C点的位置保持不变).24. 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出租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为y1千米,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为y2千米.两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y1、y2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1 , y2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为何值时,两车相遇?(3)、甲、乙两地间有A、B两个加油站,相距280千米,若客车进入A加油站时,出租车恰好进入B加油站,求A加油站离甲地的距离.25.
(1)、模型建立:
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D,过B作BE⊥ED于E.求证:△BEC≌△CDA.
(2)、模型应用:已知直线l1:y= x+4与y轴交与A点,将直线l1绕着A点顺时针旋转45°至l2 , 如图2,求l2的函数解析式.
(3)、如图3,矩形ABCO,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8,6),A、C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BC上动点,设PC=m,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6上的一点,若△APD是不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Rt△,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