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5.1两种电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10-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铅笔芯 B、导线芯 C、磁铁棒 D、橡胶棒
  • 2. 下列各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
    A、人体、橡皮 B、大地、油 C、金属、陶瓷 D、盐水、大地
  • 3. 东汉《论衡》中提到“顿牟掇芥”,指的是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象,这种吸引力是(  )
    A、分子间引力 B、地球的引力 C、电荷间引力 D、以上都不正确
  • 4. 如图所示,先后将不同材料接在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干木条 B、铜丝 C、塑料棒 D、陶瓷棒
  • 5. 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丙球可能带负电 D、丙球可能带正电
  • 6. 假如自然界存在第三种电荷,且遵循已有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均用绝缘细线竖直悬挂,相互靠近但始终不接触,三个小球的最终状态可能为(   )
    A、 B、 C、 D、
  • 7. 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 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B、带电的物体不仅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还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C、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D、摩擦起电的过程,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碎煤块使煤充分燃烧能提高煤的热值 B、汽车在减速过程中,惯性减小,动能减小 C、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B、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二、多选题

  • 11. 任取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则可能出现(   )
    A、两个物体仍然都不带电 B、两个物体带等量正电荷 C、两个物体带等量负电荷 D、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 12.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B验电器金属箔也有了张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验电器得到了电子 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 C、A中的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 D、B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A
  • 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被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C、人体、大地、塑料都是导体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

三、填空题

  • 14. 如图所示为某科技馆里“有趣的静电小球”装置。在底面为浅凹面的圆盘中心有一半球体金属电极M,圆盘边缘为圆环形电极N。断电时,不带电的小球静止在M周围,通电时M、N分别带上正、负电荷。此时,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电,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 , 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的转移而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若干个小球如此往复运动,使形成了有趣的静电现象。

  • 15. 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上了电荷,手持其中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时,能观察到另一根玻璃棒远离的现象,说明了同种电荷

  • 16.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用这个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两金属箱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而张开。

四、计算题

  • 17. 测得一个灯泡中通过的电流是100mA,那么在3min内通过灯丝横截面的电子数是多少?(查一查一个电子的电量是多少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