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8讲《开辟新航路》

试卷更新日期:2020-09-2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与这一说法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政权的衰落 B、新航路的开辟 C、大英帝国的崛起 D、西欧爆发革命
  • 2.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个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个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5~16世纪)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丧失了其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B、贸易通道的改变 C、英国法国的竞争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3. 意大利学者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形象地说明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历史作用:“在朦胧而混沌的欧洲中世纪背影的衬托下,马可·波罗的惊人著作像是一个革命挑像是一把开锁器,促成了世界的开放。”材料揭示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根源 B、社会根源 C、直接动因 D、精神动力
  • 4.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   )
    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B、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 5.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认识。下列用词正确反映了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C、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
  • 6. 16世纪,天主教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受到冲击,成千的天主教传教士出于对信仰的热爱,以甘于贫困、纯洁和服从的精神,带着《圣经》和十字架,跟随探险队出现在每一块新发现的地区,使天主教势力达及美洲、亚洲和非洲。这表明(   )
    A、宗教改革彻底摧毁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 B、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了天主教的发展空间 C、天主教传教士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帮凶 D、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欧洲以外影响力有限
  • 7. 到16世纪末,欧洲人对世界陆地面积的了解,比14世纪时增加了5倍,这使得欧洲与外界经济联系的范围空前扩大,并使原本相对孤立的欧洲大陆发展起了跨洋贸易。当时欧洲跨洋贸易的两个主要方向是(   )
    A、澳洲与非洲 B、亚洲与美洲 C、亚洲与非洲 D、澳洲与美洲
  • 8. 大体来说,玉米的传播,首先在西南地区,尔后由长江中游以及汉水流域向北方推广;甘薯则首先在岭南和东南地区种植,然后向江浙和长江中游山区推广;马铃薯的传播也基本相同。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这表明(   )
    A、移民路向决定了高产作物的传播 B、明清移民潮出现了新方向 C、高产作物传入加剧了人地矛盾 D、高产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移民趋向
  • 9. 据《外国教育史》记述: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B、教会特权被削弱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自然科学的兴起
  • 10. 新航路开辟时期有位著名航海家,他受葡萄牙王室支持前往探寻到东方的航线。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任务,但他却为后继者们到达东方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位航海家开创的航线是(   )

    A、 B、 C、 D、
  • 11. 15世纪末,葡萄牙里斯本还是一个处于世界边缘的城市,仅仅数年间,便成为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里斯本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兴起 B、“价格革命”的出现 C、海洋贸易的发展 D、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 12. 索马里海盗,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国船只的犯罪者,2009年以来亚丁湾一带海盗活动更趋频繁,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艘船遭劫,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有人研究这一海域早在15世纪末就有一著名国际“海盗”出现过,这一“海盗”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 13. “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14. 在16—18世纪二百年间,黑奴贸易非常盛行于各大洲之间,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D、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人口大量锐减
  • 15. 据记载,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 ”这一记载说明(    )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契约精神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 16. 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   )
    A、后期史学工作者素质较前期更高 B、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真相终将显现 C、学者的立场导致学术成果不可信 D、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
  • 17.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高了2倍多。这一变化( )
    A、导致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B、巩固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 C、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阻碍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 18. 某航海家向当地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此次远航到达了非洲最南端 D、殖民扩张和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 19. 1715至1787年间,法国海外进口商品增加10倍,出口商品增加7至8倍。英国在1698至1775年期间进口和出口商品都增长500%以上。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   )
    A、鼓励海盗行为 B、商业革命推动 C、工业革命扩展 D、经济垄断模式
  • 20. 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影响至今。这一制度(   )
    A、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B、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 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 D、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
  • 21. “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   )
    A、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 B、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C、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D、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 22. 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到1650年间下降了大约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C、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D、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 23. 由如图中信息可以推知(    )

    A、秦汉时期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欧 B、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低于西欧 C、明清经济增长率开始落后于西欧 D、国家政策是14世纪后经济发生逆转的重要因素
  • 24. 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年)4月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非洲东部城市)……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的基督徒见见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们同去做弥撒。”这说明( )
    A、 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 B、 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 C、 基督教此前已传入非洲 D、 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
  • 25. 依靠去往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东方贸易帝国,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导致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商业贸易促进了葡萄牙的工业发展 C、葡萄牙是三角贸易活动的主导国家 D、亚洲传统社会因贸易遭遇灭顶之灾
  • 26. 图7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图7

    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 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
  • 27. 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大量金银流人西欧,导致金价下跌,货币贬值,由此引起西欧经济、政治的一系列变化。这些现象被称之为“价格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C、加速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28.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
  • 29. 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
    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道 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 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30.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    )
    A、地中海沿岸 B、亚洲太平洋地区 C、大西洋沿岸 D、北美地区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问题。有学者展示这样一种观点:就任何特定的人类社会而言,越是在长期的历史运动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必然”与“规律”的作用体现得越明显。而相对于任何一段较短时期的具体历史来说,则存在着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当相关的基础条件确定之后,只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必然的,而历史的无数具体事件和过程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中国大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偶然与必然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00﹣1800 年,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秩序之内。贸易上的顺差,使中国经济持续成长三百年之久,并使中国在近代以前跃升为世界最繁荣的地区。外来的刺激,也促使中国的知识界尝试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本质﹣﹣这是历史上相当于欧洲启蒙时代的努力。可惜,这一努力竟然中途夭折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西方,进入世界体系后的中国,发展过于缓慢。曾经出现知识界对中国文明的重新思考,竟也不能在此时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制度,还能运作的最后一段岁月。

    ﹣﹣摘编自许悼云《万古江河》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1500﹣1800 年的中国与西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西对比,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皮特·N.斯特恩斯在《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一文中说:出于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历史学家必然要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现象,更为普遍的是技术或经济决定论观点。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说明:可以就世界史《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的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多角度探究;也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路线图

    材料三: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欧洲的海外贸易中心和贸易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 35.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最后结果是,在达·伽马远航之后,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远远没有被逐出贸易领域;整个16世纪,他们成功地与葡萄牙人相竞争。直到下一世纪,传统的中东商队路线才因外洋航线而黯然失色。16世纪早期和中期的几十年间,欧洲人消费的胡椒和香料只有一半是葡萄牙商船运来的,其余的是通过红海到开罗,再到地中海的商路运来的,这是葡萄牙势力从来无法染指的路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15世纪以前,西欧各国主要通过传统的地中海商路到东方去。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这条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487年”和“1492年”开辟新航路的两位代表性航海家,并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
    (2)、阅读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在观点上面的差异,并概括指出材料一论证自身观点的主要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