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9-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B、 C、 D、
  • 2.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3.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 4. 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担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 5.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6.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 7.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 8. 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 9.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10.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 11.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 12.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永济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1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 14. 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该卫星以战国时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以下属于墨子思想主张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顺应自然
  • 15.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

    A、战国、三国 B、战国、汉朝 C、汉朝、三国 D、汉朝、西晋
  • 16. 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A、 B、 C、 D、
  • 17.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 18.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 )
    A、张骞 B、董仲舒 C、司马迁 D、张仲景
  • 19. 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刑部
  • 20.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 21. 历史上发生过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其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
    A、牧野之战 B、漠北战役 C、涿鹿之战 D、巨鹿之战
  • 22. “诏令劝农薄赋福,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颂扬的是(    )
    A、大禹治水 B、秦灭六国 C、文景之治 D、武王伐纣
  • 23.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汉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    )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 24.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不断南下袭扰。以下人物不属于武力抗击匈奴和保卫边疆的是(    )
    A、卫青 B、霍去病 C、蒙恬 D、刘邦
  • 25.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综合题。

  • 26. 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动荡)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大变革)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大思想)

    材料四: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五:“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1)、依据“战国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至少两例)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3)、材料三体现了变法的哪些措施?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材料四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5)、材料五所述内容与哪一学派有关?依据材料五指出这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27.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朝篇)

    材料一: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朝篇)

    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四: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五: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字内”是哪年?秦的统有何意义?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试举两例措施说明其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6)、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