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试卷更新日期:2020-09-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一个角的度数比较小,只有5°,为了看清楚些,用一放大倍数为3倍的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这个角的度数为(   )
    A、 B、15° C、 D、30°
  • 2. 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 AO<OB ,若 AO=10cm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 B、f=50cm C、f=8cm D、f=12cm
  • 3. 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
    A、 亭台在湖面的倒影 B、 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 C、 小孔成的像 D、 “海市蜃楼”
  • 4. 在光具座上放置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蜡烛点燃后的火焰。调整光屏,可以得到的清晰的像是(   )

    A、 B、 C、 D、
  • 5. 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 6. 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到的像为下图的(  )

    A、 B、 C、 D、
  • 7. 如图所示,小明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物理书封面上的“物理”字样,不可能看到(    )

    A、 B、 C、 D、
  • 8. 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 B、b C、c D、a、b、c、d
  • 9. 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满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凹面镜
  • 10.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 11. 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A、 B、 C、 D、
  •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好有一个小飞虫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变成了小飞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 D、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
  • 13.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 14. 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二、填空题

  • 15. 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 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选填“上”或“下”)移。

  •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是cm, 当物距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的实像。
  • 17. 图中虚线框中的透镜属于(选填“凸”或“凹”)透镜

  • 18. 如图所示,平行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恰能在光具座右侧光屏上形成一个亮点,该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将光源取下换成一根电子蜡烛,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向移动,相对物的大小,像是的。

  • 19. 物点A发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于像点A′,请您在图中作出物点A发出的a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光路图。此时蜡烛成的是像(填“实”或“虚”)。

  • 20. 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三、实验探究题

  • 21. 某同学利用焦距为y1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1的凸透镜(f1< y1),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侧移动。
  • 22. 雪灵儿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倒扣的烧杯中(如图甲),杯中有烟雾,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如图乙),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选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3)、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丙)放在离凸透镜6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请填序号)。
  • 23. 某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焦距为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40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调节;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续向左移动10.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移动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