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9-25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    )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    )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    )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    )阔啊。

    A、jié   chù   旷   寥 B、jiē   chù   旷   辽 C、jié   zhù   犷   寥 D、jiē   zhù   犷   辽
  • 2. 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  ①  五柳先生传  ①  这篇短文中写道  ②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③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  ④  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A、①书名号   ②冒号   ③问号   ④逗号 B、①引号   ②冒号   ③问号   ④逗号 C、①书名号   ②逗号   ③问号   ④顿号 D、①引号   ②逗号   ③句号   ④顿号
  • 3. 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庚子年夏至,一场“日环食”天文景观现身天宇,奇特景象震耳欲聋 , 吸引观者无数。 B、测量珠峰的所有装备无需脱手套即可一健操作,科技底气让“攀登者”更加心无旁骛 C、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沿海沿边特色浓郁,游客纷至沓来 , 在此寻幽探秘。 D、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常态,不因成功而固步自封 , 也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此之谓智。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疫情过后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学校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 B、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理解家与国的密切关系,传承爱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C、线上教学是否高质有效,关键要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D、家风建设是家事更是国事,家风不仅关系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对个人成长影响至深。
  • 5. 下面语境中,应对交流最得体的一项是(   )

    收假返校,炎兴从家乡带来了些土特产,还有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豆角,在宿舍里分给同学,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笑。嘉平抓起一把花生,悻悻地说:“有这等好事?我那里就是缺少些土特产,不然我也会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天册坐在床沿,头也不拍,说:“其实吧,所谓特产,没有一样好吃的,徒有虚名而已!”义熙快言快语:“尤其是自己家腌制的食物,既不卫生也不健康,最好少吃……”炎兴犹豫了几秒,不知道还要不要送。“我最喜欢土特产啦!”元丰推门而入,“家乡的味道,走到哪里都丢不掉!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味蕾的深浅决定着一个人乡愁的轻重’。”说完了话,便从炎兴的手里接过一瓶酸豆角,打开,嚼了起来……

    A、嘉平 B、天册 C、义熙 D、元丰
  • 6. 经典名著往往情节动人,形象鲜明,亦有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下面对名著语段的出处及所速节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藐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佳节,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A、《儒林外史》   端午节 B、《水浒传》   端午节 C、《聊斋志异》   重阳节 D、《西游记》   重阳节
  • 7. 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开头两句精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鮮明,意蕴朦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 B、“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

二、情景默写

  • 8.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完成默写。
    (1)、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尤其是那些藏在古诗文中的成语,它蕴含的智慧与醇厚让人回味无穷。比如,比喻在困境中遇到转机的“柳暗花明”出自陆游《游山西村》的颔联①“”;又如,“临危受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中的②“ , ”意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另外,诗词中化用成语的也不少,比如,秋瑾在《满江红》一词中的③“ , ”就用了“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典故。
    (2)、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中唐绝句中的名作,它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为一炉,意境浑成,简洁空灵;因而被谱入弦管,为天下传唱,请将这首诗完整默写出来。

三、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马/之者谁 B、已不能知/无硕师名人与游 C、伯乐不常有/德彝惭退 D、虽有千里能/上诘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彝存在哪些问题?
    (6)、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四、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页:釉陶的开始

    ①如图所示,黄绿釉压印席纹陶尊,高27厘米,口径27厘米,郑州出土,属商中期,公元前1500—公元前1400年。这件大口、高颈、肩腹界线分明、深腹平底的装水酒陶尊,造型简单,很难给予人太多的美感,却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最早的有釉陶器之一。釉彩是陶器成为瓷的重要条件,这件酒器除了肩部的压印席子纹与腹部条纹外,在器表全部及口部内缘,都有一层特别的姜黄色的薄釉。有几处釉层聚积比较厚而呈现深绿色,略有缺陷。

    ②釉是附在陶器表面的薄层玻璃质,因为所含矿物质与量的不同而有透明及各种颜色的差异。人们在距今1.5万年前就开始烧造陶器,到了3000多年前才因偶然的因素而领悟到釉彩的生成原理,但要到公元2世纪东汉时期生产青瓷时,才开始注重釉的使用。此后的陶器就很少不使用釉彩装饰了。

    ③从商代到汉代偶尔会发现陶器的器内底部不必上釉的地方有釉彩的残迹,外表却未施用釉彩,推测其成因是因为作为燃料的草灰(含钙)偶然飞落在陶器内,最后烧出颜色晶莹的表层,并不是人们有意烧造的,由此可以猜到,这种有颜色的晶莹表层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而发现是草灰所造成的,更进而在实践中验证,将草灰溶解于水中并涂抹在器物的表面,形成了钙质玻璃化的施釉效果。

    ④釉彩的呈色得自所含的铁被氧化的结果,在氧化焰中烧制的为黄绿色,比较容易脱落;在还原焰中烧制的呈青灰色,釉层较薄但是比较均匀,釉层不但可以使陶器表面美丽光滑,也更不容易渗水,相当实用,以草灰制造而成的釉层,经常会聚而不散,导致陶器的釉层厚薄不均,表而斑点零落,看起来像麻子一般,并不是很理想。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以草灰烧制成釉层的成品并不多。人们渐渐改进技术,尝试使用石灰石碾成粉末,加以适度的黏土配制釉料,这种方式烧成的釉彩叫石灰釉。石灰釉也有它的毛病,因为这种釉的流动性太好,如果在陶器的整个表面都涂上这种釉料,玻璃质的釉彩会沿着器表流下而粘在地上,强制剥取就会损害器物的完整性,所以器物的底部一定要留下相当的空间,免得釉彩与地面胶结,釉陶的生产到了战国时期逐渐增加,施釉的技术也得到改进。到了东汉时期,浙江地区的陶匠把大部分的缺点都克服了,生产出釉色稳定、流釉慢的成品,因为釉色泛青,所以名之为青瓷。这时虽然开始大量制作日用器,但仍是属于价格昂贵的制品。

    ⑤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瓷的定义有些不同。中国文物界大致上把有施釉的陶器都称之为瓷,所以称商代的釉陶为原始瓷器。但是西方对瓷的定义比较严格,胎体坚硬的浙江青瓷,他们认为只属于硬陶。还要等把器胎的含铁量降到更少,烧结的温度也提高到1300摄氏度,呈色洁白,渗水率低,胎质坚实,叩之声音悦耳,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瓷器。中国在公元9世纪后期终于最先烧制出符合于严格标准的真正瓷器,并博得China的美名。

    (选自《返来长安过一天:汉字与文物的故事》)

    (1)、下面关于“釉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商中期的黄绿釉压印席纹陶尊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最早的有釉陶器 B、釉是附在陶器表面的薄层玻璃质,所含矿物质与量的不同会有透明及各种颜色差异。 C、陶器的釉层厚薄不均,表面斑点零落,是以草灰制成的釉层,经常聚而不散导致的。 D、战国时期施釉技术得到改进,到了东汉,釉陶日用器得以大量制作,但价格仍昂贵。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提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强调了说明对象的历史价值,对阅读起到提领作用。 B、第④段中的加点词“大部分”貌似模糊,实则准确,反映了青瓷制造的客观实际。 C、第⑤段比较了中西方对于“瓷”定义上的差异,强调中国最早烧制出真正的瓷器。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中国陶瓷史上釉陶由发现到改进,再到发展的历史过程。
    (3)、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釉彩是陶器成为瓷的重要条件,釉彩的生成原理到了3000多年前才因偶然因素领悟。 B、实践验证,草灰溶解于水中并涂抹在器物的表面,会形成钙质玻璃化的施釉效果。 C、流动性差的石灰釉是用石灰石碾成粉末,加以适度的黏土配制釉料烧制而成的釉彩。 D、西方定义瓷器:器胎含铁量少,烧结温度1300℃,色白胎实,渗水率低,叩声悦耳。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欶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a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b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侧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⑦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汪曾祺经典作品》,有删改)

    (1)、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
    A、热烈奔放 B、慷慨激昂 C、平和舒缓 D、哀婉低沉
    (2)、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从④⑤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生活的美和诗意的。
    (3)、文章开头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你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4)、2020年适逢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某杂志开设“汪曾祺经典散文欣赏”专栏,有人针对课本中《昆明的雨》写了如下一段简析,请你参照示例,也给《我的家乡》这篇文章写一段简短的评析,100字以内。

    (示例)《昆明的雨》一文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仙人掌、菌子等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了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文章形散神聚,情感含蓄动人。

五、综合性学习

  • 12.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医者担当勇为,福佑千家万户。2月24日,一张三岁男孩与护士互相鞠躬的照片,在网络热传——治愈出院的小患者泽泽彬彬有礼,用传统的鞠躬礼对护士表达谢意,并说了一声“感谢护士妈妈”。(如图)

    有感于此,五班班委策划了“学会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有以下三个任务。

    (1)、任务一:制作“邀请卡”——以班委的名义,制作一张邀请卡,邀请家长参加本次活动。
    (2)、任务二:整理“对联”——从下面收集到的六个句子中精选四句,整理出两副对联,并抄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良医有术救危人          ②雨露滋润笑春秋         ③快刀无声除病患

    ④还与高堂万重恩          ⑤丹心可治病解痛         ⑥借得大江千斛水

    (3)、任务三:写“小议论”——泽泽鞠躬、护士答谢,均源于一颗感恩之心。围绕“感恩”话题,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六、作文

  • 13. 按要求作文

    五班的主题教育活动结束了,泽泽鞠彩的画面以及藏在画面背后的故事,就这样和我们温暖地相遇了,由此留下来的记忆与思考将会永润心田……你的生命中一定有值得感恩的人或事,给你的成长以滋养,请你记录存档。

    以“我的成长档案”为副标题,自拟标题,叙写生活。

    要求:(1)拟好标题并填写在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