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12阅读理解
试卷更新日期:2020-09-24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蒲松龄的《狼》两则故事,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
(注释:①蚤:通“早”; ②昧爽:拂晓 ; ③直:通“值”,价值)
(1)、这两篇短文的作者是蒲松龄。这两篇短文选自他的文言小说集《》。(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缀()行甚远 屠大窘()
一狼洞其中 () 既走(),又从之
弛()担持刀 意暇()甚
(4)、翻译下列句子。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5)、“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从甲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相委而去 委:丢弃 ②太丘舍去 去: 离开 B、①期日中 期:希望 ②华捉而掷去之 捉:捡拾 C、①过中不至 过:超过 ②子非吾友也 子:您,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D、①有乘轩服冕过门者 过:经过 ②又尝同席读书 尝:曾经(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结合(甲)(乙)两文,联系《论语》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3. 阅读《勤勉之道在有恒》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①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②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 , 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③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注释】①驽马:劣马,即跑不快的马。②苟:如果。③ 锐:急剧。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良马虽善走() ②驽马徐行弗间()
③或反先至焉() ④欲速则不达()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
②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3)、用“/”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断一处)。一旦发愤不分昼夜
(4)、请简要概括这则短文阐述的道理。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吾日三省吾身 省:
②思而不学则殆 殆: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两千多年来,孔子为学者推崇,受世人景仰。结合文段中的孔子语录,说说世人景仰孔子的原因。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因往晓之
亦不能有所中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3)、文中“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中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4)、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6.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于令仪诲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 , 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
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乃邻舍子也 乃
②尔贫甚 尔
③如其欲与之 与
④既去 去
(2)、翻译下列句子。①盗入其家,诸子擒之。
②留之,至明使去。
③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7. 比较阅读【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 , 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②耻己之不如也
③思所以败之
④乃袖茅栗以往
(2)、翻译下面的语句。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
生活在“云”端
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们关上家门的时候,却“意外”地开启了云生活。云办公、云学习、云购物、云医疗、云社交,要完成这些任务离不开“云计算”。“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和天上的云有没有关系?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又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朵“云”。
认识云计算
在很久以前,“云”的概念就被运用在计算机领域了。最早的时候,“云”是用来形容一个复杂的且能够根据要求随时改变结构的网络环境。因为它可以随时改变结构,科学家在写论文时也没有明确的定义用什么图形来描绘它,于是大家互相约定,用一朵云的形状来描述这个理解起来“云里雾里”的结构。
那云计算又是什么呢?其实它和发电厂是一个很相似的概念。我们每天用的电都是由发电厂集中生产,然后从很远的地方,通过电线传输到家里。因为有发电厂,所以我们在家就不需要自己发电了,只要打开开关就能用上电。同样,云计算是由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数以千计的计算机组成,有了这些计算机,就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些“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我们的笔记本、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只要运行App,复杂的计算结果就能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我们的面前。A就好像你在遇到做不出数学题的时候,在遥远的地方坐满了特别会做题的人,只要你发个信号,他们就会在那里把题目做好,然后把解题方法传输给你。是不是很酷炫?
有了这个云计算,很多复杂的工作就不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台超级厉害的计算机了,再加上移动网络5G的发展,云计算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无处不在。B更重要的是,它还真的能像我们平时用水用电一样,想用就用,想停就停。
云课堂
这次疫情期间,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远程教育,成了一个大难题。在线教育必须要为全国亿万师生同时提供服务,在这背后,有海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被及时处理。为了能够确保大家都能“愉快”地在线学习,数据中心开动了更多的计算机,为这项需要大量复杂计算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
等到疫情结束,大家可以愉快地回到教室上课,不再需要那么多“计算能力”了,这些计算机就可以被安排去做其他的工作啦!偷偷告诉你,在没有支持大家在线学习的时候,这些计算机还在抽空帮科学家寻找外星人呢!
云办公
隔离在家,爸爸妈妈是如何完成手头工作的呢?云计算实现了“在家办公”这个需求。在一个云平台上面,他们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轻松地连接上“云电脑”来处理工作事宜,不论是处理文档,还是协作沟通,他们都运筹帷幄。“云办公”不仅为解决疫情期间企业难以集中复工带来了解决方案,而且为企业改变工作方式甚至组织模式赋予了潜在能力。
云就医
在医疗领域,云计算正在帮助医生更快地获得准确结果。我们平时去医院检查,需要做各种化验、拍X光、拍CT,等等。以前,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检查完以后,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化验的结果来进行诊断,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被用来学习过去医疗专家对各种不同检查的判断,从而可以自动化地根据检查的结果,给出诊断建议。这个学习的过程,需要计算机能够学习全世界过去几十年各种病症的化验结果和诊断报告。别说一个人啦,对一台计算机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有了云计算的超级能力,这些过去的诊断就可以被传输到云端的数据中心,由成百上千台计算机来合作完成这个艰难的学习任务。有了强大的工具,学习起来当然就快多啦!现在,很多复杂的医疗影像检查,在扫描完成以后,计算机就可以通过云计算快速地推断出可能的病因,并给医生相关的诊断建议。
云生活
随着技术的进步,家里很多的电器都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新一代的电器中,很多都会安装上物联网的芯片,有了它,万物都能连上网络。空调可以联网,空气净化器可以联网,窗帘也可以联网。这些设备联入网络以后,通过云计算,可以安全地交换信息,并使用云计算这个聪明的大脑,来控制不同的设备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反应。C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物联网的设备来控制家里的玻璃窗,这样天气预报在预测到马上要下雨的时候,一个自动关闭窗户的指令就会通过云端的“大脑”生成,并传递到窗户的控制器上,自动关闭玻璃窗。家里种的花花草草是否要浇水了,小猫的猫砂是不是该换了,都可以自动通知家人。有了云计算技术提供支持的物联网,我们的居家生活就真正拥有了一个聪明的“小管家”。
(选自《当代学生》2020年5月刊)
(1)、以下关于“云计算”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计算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所以有了云计算,人们就不再需要超级厉害的计算机了。 B、云计算实现了人们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轻松地“在家办公”这个需求。 C、通过扫描复杂的医疗影像,计算机可以通过云计算快速地推断出可能的病因。 D、通过云计算,人们可以安全地交换信息,并使用云计算这个聪明的大脑,来控制不同的家用设备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反应。(2)、本文在介绍“云计算”强大的能力时举了很多形象化的例子,请你任选一个划线的例子,说说其作用。(3)、云计算已经在改变企业、文化、社会关系,要知道它才刚开始运行五年。请你展开对未来的畅想,让思绪飞向云端,我们的云生活还将会变成什么样呢?9. 阅读有书便是艳阳天
向贤彪
①“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早餐”……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②书籍是人类的挚友。前不久,一幕场景令人难忘: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一名患者躺在病床上读书,神情专注。网友感叹这位年轻人面对病毒时的淡定,更感慨书籍的魅力。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的时间变多了,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有人发出内心感悟:有书相伴,真好!
③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一个微信书友群中,大家互相交流抗疫期间读书收获的新知与启迪。有人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感悟人类应该自警自省、更加谦逊,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读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增强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群友分享“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引人思索生命的意义。
④一位作家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五彩缤纷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这个“艳阳天”,是毛泽东青年时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是刘伯承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大量国外军事论著;是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用青春书写“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⑤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从浓缩版的文化经典到现实版的“生活之书”,都在召唤我们,“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⑥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一册在手,书里的风景、书外的故事、阅读的心境都深刻交融在一起,构成独特的体验。 。
(选自2020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在遇到不幸时,可以以书为友。沉浸其中,会让你的心更加宁静,让你淡然面对一切不幸。 B、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阅读能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C、有文字的文化经典固然至美至善,但是更值得我们阅读的却是无字的、现实版的“生活之书”。 D、坚持不辍的阅读,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美好,领悟到生命之于人的意义。(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划线句“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意思是我们读书要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 B、文章引用大量的古人诗句、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富有文学色彩。 C、在第③段中,还可以补写这样的例子:有人读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懂得了即使被生活欺骗,也要用积极进取的心儿向往着未来。 D、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写一句总结性的结尾来归结全文,这句话可写为:因为有书相陪,我们的生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更为宽广。(3)、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第③段列举大量的阅读外国文化经典的事例,这表明作者认为外国作品比中国作品更有阅读价值。 B、作者在文中认为,读书要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精读品其精妙,略读则观其大略。 C、从第④段看,作者认为在和平、优美环境中的阅读,无法诠释读书之于人的意义。 D、第⑤段划线句的意思是“阅读”会让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10. 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被人瞄上了,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 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⑪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最后一段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 B、父亲在帮助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时,偷父亲钱的那个小偷肯定就在旁边。 C、父亲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是不想节外生枝,怕人家误会他在撒谎。 D、本文尽管没有对父亲进行外貌描写,但读完全文,父亲质朴、善良、高大的形象呼之欲出。(2)、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画线语句内容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的不同心境简要说说。(3)、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1. 阅读内心积雪的树
毛云尔
⑴从窗口望去,可以看见几株高大的树,比碗口还要粗,高达五六丈,伫立在那里。
⑵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它们多像几块高高兀立的岩石,皮肤是那样粗糙,枝干是那样道劲,一阵弱小的风是奈何不了它们的,甚至,一阵更大的风可以把茅草连根卷走,在它们面前则无济于事。更甚者,一把斧子也不能把它们如何。它们身上遍布着伤痕,其中有不少肯定是与斧子较量留下的吧。伤口结痂了,勋章似的缀在树木胸前。然而,因锋利而狂妄的斧子呢?因莽撞卷刃了吧。卷刃了的斧子肯定躲在某个无人看见的角落黯然神伤,任凭时间的锈迹慢慢湮没。
⑶站在窗前凝望,我常常想,这些给人桀骜不驯印象的树木,这些有着坚硬外表的树木,有着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呢?我不止一次在脑海中把它们打开,像展开一幅世界地图那样。我仔细端详并试图破译它们的纹路。纹路是一棵树成长历程的记载,是一棵树的密码。一圈圈如同涟漪的纹路,不知沉淀着一棵树多少记忆在其中。自然,我是一次次徒劳无获。
⑷站在窗前凝望,我有时想,它们也在注视着我吧。但它们习惯了缄默不语,太深太深的沉默阻隔了我们之间的沟通。这些高大的树木怎比得了那些花草呢?花草是温情而不是冷漠的,是可以与之倾心交谈的性情之物。
⑸站在窗前,我常常看到一些人在草地上打滚,满含汁液的嫩草把他们的衣服弄出一道道淡绿色的渍印;一些人把花摘下来,插在头上,或凑在鼻前细细地闻着,陶醉在其中。这些高大的树木站在一旁,备受冷落。一个人如果遭到这样的境遇,是免不了嫉妒甚至愤愤不平的,一棵树会怎样呢?也会心生妒忌和落寞吗?
⑹时光流转,到四月的时候,春天呈现蓬勃之势。站在窗前,我感到无限惊讶,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些桀骜的树木也会开花,在我的意识中,开花的应是那些枝条柔蔓,楚楚依人的植物。
⑺我不知道这几棵树的名字,我从来不关心这些。也不知道它们的花叫什么名字,动听或不动听,这些都无关紧要。它们的花朵雪白,堆积在枝头,像一堆过去岁月里未融化的雪。
⑻我突然想起岩缝里涓涓渗出的泉水来。那是水滴在岩石的内心聚集得太多的缘故,多到无法盛下,便由不得控制流了出来。那么,这些雪一样的花朵也是从树的内心渗出来的吧。这些树木不愿倾诉,习惯了沉默,如果不是过去岁月的雪在内心堆积得太多,多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的话,哪会有这样一番景象呢?
⑼我站在窗前,看着这几棵内心积雪的树和它们雪一样的花朵,我想,它们绝不是因为妒忌而开花的。它们的花朵没有精美的造型,没有纷呈的色彩,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味道。
⑽阳光下,人们依旧在草地上流连,依旧和温情的花朵厮磨,对身边的这几棵树却无暇顾及,或者不屑一顾。
⑾仅仅过了短暂的几天,枝头的花朵开始接二连三地凋落,就像一堆雪开始慢慢融化,时不时传来花朵砸在泥地上的梆梆的声音。
⑿仔细听着,便会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虽然试图由大树坚硬的外表探究它的内心世界,但因为无法真正看到大树的纹路,所以最终却没有能够探到大树的内心。 B、作者写花草和人们对花草的亲近、喜爱,目的并不在写花草上,而是用花草来反衬大树,用人们对花草的态度反衬大树的寂寞。 C、作者不知道这几棵大树的名字,也不知道它们的花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从来不关心这些。说这些话时,作者心中有一丝自责。 D、作者对大树的态度经历一个过程,开始他敬佩于大树的高大坚强,接着他移情别恋于花草,不再关注大树,最后才读懂了大树。 E、这篇散文使用拟人的手法,将大树人格化,借对大树的赞美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感情充沛。(2)、作者把窗口的几株大树称为“内心积雪的树”,联系全文,谈谈这样说的原因。(3)、第②段写“斧子”与第④段写“花草”是在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作用。(4)、文章最后说,听着大树花落的声音“会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重量”,结合文章说说人该如何增加生命的重量。12. 阅读民国奇人刘文典
鲁先圣
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研究庄子的专家,他的思想学问博大精深。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
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专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子,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本人。这话可以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才高八斗”论相媲美。当年的谢灵运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两人的高傲简直如出一辙啊!
刘先生最经典的怪诞故事发生在1928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时期。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来安庆视察。蒋介石看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不高兴地反问:“你就是蒋介石吗?”蒋介石命令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非常气愤,严厉指责刘文典没有尽到管束学生的责任。刘文典毫不退让地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是军阀!”奋勇扑上来要打蒋介石。被拉开以后,蒋介石不得不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最瞧不起新文学运动。因此,因为新文学白话小说的成就驰名国内被聘任为教授的沈从文,遭到刘文典的公开侮辱和蔑视。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并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值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昆明遭日军空袭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向防空洞奔跑,看到沈从文也匆匆地跑,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幸亏年轻的沈从文很有涵养,不与他计较,假装没有听见地赶快躲开,不然,他恐怕是免不了年轻人的一顿拳脚的。
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决定将刘文典解聘。因为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原因是他喜欢抽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当地的朋友知道他的爱好,就邀请这位大学者去。他自作主张地一口应承,只跟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课程走了,而且乐而忘返,一去半年不回。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他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还要求校方给他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影响很坏,深为师生诟病。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语言学家王力为他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怪人奇人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刘文典先生是数得着的一个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刘文典认为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得庄子,半个是自己。这种说法表现出刘文典的自负。 B、安大闹学潮,刘文典面对蒋介石的指责,毫不退让,破口大骂,甚至要与蒋介石动粗。从这一点来看,刘文典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已是深恶痛绝,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C、研究古典文学的刘文典瞧不起白话文运动,将这种怨气自然就撒在写白话小说的沈从文身上,只不过沈从文涵养深厚,对此不大在意。 D、刘文典做事往往率性为之,为吸食上好鸦片,到云南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这引起了闻一多的强烈不满,执意要解聘他。 E、本文摘取了刘文典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了他非同寻常的一些事迹,表现了他“荒唐怪诞”的性格特征。(2)、刘文典“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举例分析。(3)、文章的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情况?(4)、对于刘文典的一些做法,闻一多非常不满,坚决主张不再聘用。你对闻一多先生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5)、本学期我们也学过这样的传记文章,哪篇文章传主给你的印象最深?请写出该文章的题目,并结合传主生平事迹,具体说说传主身上有无值得你学习的品德?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宗月大师
⑴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⑵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⑶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观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⑷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⑸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⑹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⑺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⑻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⑼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⑽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⑾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⑿他是宗月大师。
(1)、“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画线句子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你找出一处并摘录在下面。(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一句中“精神上”和“物质上”分别指什么。(3)、宗月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宗月大师怎样的感情?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蝙蝠携带致命病毒,为何自己安然无恙?
①在很多故事里,蝙蝠是邪恶的象征,而在现实里,蝙蝠只是一种很渺小的生物。
②蝙蝠虽然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却是世界上千种最致命病毒的携带者,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自然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等。本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目前追踪基本确定与野生动物有关,极大可能为蝙蝠。
③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根据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但又对大多数病毒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其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确,据目前学界推测,可能与它们的飞行能力和特殊免疫系统有关。
④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进入机体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快速复制新的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御机制则是通过发烧使体温升高来抑制病毒的复制。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41℃,可以极大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⑤科学家通过对蝙蝠基因组研究发现,尽管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这些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
⑥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害,可是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科学家推测蝙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携带多种病毒且对病毒有较强的耐受力,易于传播病毒。
⑦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而是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来完成。不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
⑧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蝙蝠已经努力长成了不好吃的样子,但还是逃不脱被烹饪的命运”,这足以看出人类的行为比蝙蝠携带病毒更可怕。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升级,未来病毒的变异升级可能性非常大。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栖息领地,人类自认有着超凡的智慧,但依旧不是地球的主宰。
⑨《流浪地球》里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1)、蝙蝠携带大量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的原因是什么?(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请你说说有何作用。(3)、第⑦段划线句子“不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4)、下列选项中对第⑨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次灾难发生都是自然界在敲响警钟。 B、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 C、灾难发生之初人们往往是不会在意的。 D、任何一场灾难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2)、根据提示,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
(3)、第⑧段“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的“泪”字蕴含了怎样丰富的情感?(4)、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16. 阅读《五猖会》(节选)
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③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④“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⑤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⑥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⑦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⑨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1)、下列对上面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家人为看迎神赛会忙碌的场景和后面“静肃”形成鲜明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主题。 B、《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的病》都收集在《朝花夕拾》中。 C、《五猖会》记录了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文中父亲是一个专制、严肃、不近人情但又懂得抓住教育契机的封建家长。(2)、试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谈一谈你从文段中获得的一个启示。17. 阅读我们时代的英雄
宋庆龄
和过去的人类世界相比,我们的世界极其复杂。由于交通极其发达,在地球上每一部分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均有密切的联系。没有孤立的灾难,也没有一种进步不是会促成全面进步的。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人们的思想内容在范围和复杂的程度上现在也具有世界性。一个为自己的人民和国家谋福利的人若单单联系毗邻的国家来考虑本国的形势是不够的。世界大势包围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投身其中并有所贡献才能够左右自己的前途。今天人类最崇高的任务是:认清反动和死亡的势力,并同它进行斗争,加强并实现今天的世界所提供的、以前的世界从未有过的、给所有的人一个美满的生活的种种可能性。
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今天这些任务是世界性的,因此当代英雄——无论是在本国或外国工作——也是世界英雄,非但在历史上是如此,而且现在也是如此。
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曾在三个国家里生活、工作和斗争——在加拿大,他的祖国;在西班牙,各国高瞻远瞩的人士曾成群结队地去那儿参加人民反抗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黑暗势力的、第一次伟大的斗争;在中国,他曾在这儿协助我们的游击队,在日本法西斯军人自以为已经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夺取并建立了民族自由与民主的新根据地,并且协助我们锻炼出终于解放了全中国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他属于这三个国家的人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他属于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压迫进行斗争的一切人。
诺尔曼·白求恩是一位医生,他曾用他所最熟悉的武器在医务方面进行斗争。在他本人的科学范围内,他是一位专家和创导者——他把他的武器保持得锋利如新。而且他,自觉而一贯地,把他的伟大的技能贡献给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的先锋。对他来说,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比任何其他疾病对人类危害更大的疾病,一种摧毁千千万万人的身心的疫病,并且它既否认人的价值,也就是否认了一切为人的健康、活力和生长服务的科学的价值。
诺尔曼·白求恩在日军炮火之下传授给中国学生的技术的价值,决定于它们使用的目的。德国和日本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因为它们曾为人类进步的敌人所领导,它们的科学与技术只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人民的战士有掌握最高的专门技术的责任,因为只有在他们的手中技术才能够真正为人类服务。
白求恩大夫是第一个把血库送到战场上去的医生,他的输血工作曾为西班牙共和国挽救了数以百计的战士的生命。在中国,他提出并实践了这个口号:“医生们!到伤员那儿去!不要等他们来找你们。”在一个与西班牙完全不同的而且远比西班牙落后的环境里,他组织了一种游击队的医疗机构,挽救了成千成万的我国最优秀最英勇的战士。他的计划和实践不仅建立在医疗的科学和经验的基础上,而且也建立在对军事和政治的研究以及人民战争中战场上的经验之上。在西班牙和中国的白求恩是医学战场上的一员先锋。
他充分了解了这种斗争的形势,战略、战术和地势,同时他也知道,对于那些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前途而与其他自由的人们并肩作战的自由的医务工作者,人们可以抱着什么希望。他训练出来的医生、护士、护理员在他的教导之下,不仅将自己看作技术助理人员,而且看作前线战士,和战斗部队担负着同样重大的任务。
这些工作白求恩是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一个医生对自己的任务如果没有多方面的认识是决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的。他在中国最落后的地区的山村里完成了这些工作,事前对中国语言及中国人民几乎一无所知,而且在他自己为肺病侵蚀的身体里,除了他的炽热的信心和钢铁的意志以外别无其他力量。
是什么杀害了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大夫是在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当中牺牲的,他为那个斗争献出了他的热情、技能和力量。他工作的地区当时不仅被日寇封锁,而且同时被蒋介石的反动政府封锁,那个政府始终宁可与敌人妥协,放弃胜利,而不愿进行人民的战争。白求恩为之斗争的那些人不仅被认为不配使用武器弹药,甚至不配使用医药器材来救治伤员。他们因为得不到现代的抗毒药品而死于传染病。白求恩死于败血病,这是动手术未戴橡皮手套而又无磺胺制剂可用以医疗的结果。
白求恩大夫创立的国际和平医院,现在在中国终于获得了自由的新情况下进行工作。但是白求恩死后,曾和他在西班牙共同工作的吉西大夫奉派继任,却被蒋介石的封锁阻止而未能到任。印度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终于担任了白求恩大夫设立的一个医院的院长,英勇地继续了他的工作,后来也死在岗位上——也是因为缺乏可用来为他医治的药品。白求恩大夫和柯棣华大夫是许多牺牲者中的两位,这些牺牲者,如果当时没有封锁,可能现在仍旧活着为全世界自由人民的事业进行斗争。
我很荣幸来介绍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的生平,让为数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这位当代英雄——他如此崇高地象征着所有人民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的共同利害。他的生、死和他所遗留的事业与我个人关系特别密切,这不仅由于他对我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贡献,而且由于我个人在由我任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内的工作。保卫中国同盟正在为继续白求恩的事业的白求恩和平医院及白求恩医学院获得援助而工作。
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白求恩大夫。他是那些帮助我们获得自由的人中的一位。他的事业和他的英名永远活在我们中间。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求恩曾经在加拿大、西班牙、中国等三个国家生活、工作、斗争过。 B、白求恩传授给中国学生的医疗技术是有价值的,因为这种技术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 C、白求恩牺牲后,继任其工作的是西班牙的柯棣华大夫,后来也牺牲了。 D、白求恩面对的困难可能有:语言不通、医疗技术落后、双重封锁、医药缺乏、身体欠佳等。(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白求恩在中国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是因为白求恩一流的医疗技术。 B、白求恩之所以被宋庆龄称为英雄是因为他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 C、白求恩之所以被宋庆龄铭记是因为他俩的关系特别密切。 D、白求恩表面上是死于手术感染和医药缺乏,实质上是死于封锁,法西斯及反动政府才是真正的凶手。(3)、文中第2自然段作者对“英雄”进行了阐释,试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认识。18. 阅读合欢树(节选)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表达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深切思念,笔墨不多,却能突出主题思想,可谓匠心独运。 B、“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一方面是为合欢树高兴,另一方面也是对生活,特别是对 “我”充满了新的信心。 D、作者不愿去小院看合欢树,主要是自己已经瘫痪,手推车不容易过去。(2)、联系文章分析“合欢树”的象征意义。(3)、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1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孩子,请系好鞋带
罗安余
①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②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③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④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⑤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⑥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⑦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⑧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⑨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⑩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⑪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⑫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⑬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为什么母亲在“我”向她哭泣的时候要“我”先系好鞋带?请用文中的话回答。(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文章结尾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 阅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后面小题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③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④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⑤“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⑥“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⑦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⑧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⑨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⑩“人都到哪里去了!”
⑪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⑫ “读书!”
⑬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⑭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⑮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⑯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选文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写了哪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具体说明选文第①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第 ⑮ 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各有什么作用?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4)、“我”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拒绝回答“我”的疑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1. 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B、每个人在世上只有活一次的机会。 C、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D、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这句话用反问强调了“对自己的人生要有责任心”。 B、我们活在世上要承担各种责任,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大部分应由自己来承担。 C、第③段有力论证了“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D、一个不爱人生的人不会爱他人和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不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3)、请结合全文,谈谈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三、诗歌鉴赏
-
22.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2)、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哲理?23. 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2)、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3)、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对这首诗理解最佳的选择是(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2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因此不能成为“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之物。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5. 古诗阅读同儿辈赋①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②桃李闹春风。
【注释】 ①赋:吟咏。②且教:还是让。
(1)、诗中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有相似之处的两句是“ ,。”
(2)、如果你是花,想做“莫轻吐”的海棠,还是想做“闹春风”的桃李?为什么?26. 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下列小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7. 赏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三处)(2)、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闻”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