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界首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6-05-2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皇帝说:“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

    A、 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 3. 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前,经过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审查后,受审人就走向那块宰牲祭供的石头,登上这块石头宣誓说,他们将公正地和依法地从政,而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如果他们接受任何东西,他们就要立一金像。宣誓之后,他们就到卫城去,在那里再次进行这样的宣誓,然后才就职。这表明雅典政治(   )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体现法律至上原则 C、彰显权力制衡精神 D、强调官员公正廉洁
  • 4.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 5.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7.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保持贸易顺差地位。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矛盾 B、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 D、美元中心地位的确立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 8.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 9. “我只在世上匆匆一游,把一切欢快都紧抓在手,心所不满的就把它扔掉,从我溜开的就让它溜走。 我只是追求、实现、再追求,我一生用猛力奔腾驰骤,……愚人才目光向彼岸闪烁,想象着有同类住在天国;……何须去到永恒中漫步!认识到了的就径直抓住。前进中会有苦乐悲欢,任何时候都不满足”。歌德(1749—1832年)的这段诗句(   )

    ①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②引领了自由平等的思潮

    ③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④反映了求真务实的风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0.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 11.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整理

    (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 13.

    相通—相连—相融。

    材料一: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中国春秋时期的管仲认为法是统一天下的最高标准,这就决定了君主与群臣、高贵者与卑贱者都必须共同遵守。战国时期的慎到从“人性恶”出发,指出“法”是社会最可信赖的客观标准,因而以法治国必定优于圣贤之治。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认识的共同之处。

    (2)、阅读材料二图,以工业文明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