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九上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9-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近代中国出现了多种救国思潮。下列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
    A、张骞 B、詹天佑 C、张謇 D、孙文
  • 2. 1903年,写成2万多字的《革命军》,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是(    )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邹容 D、黄兴
  • 3. 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是(    )
    A、顺应社会要求,改革政治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戊戌变法的继续 D、引进西方政治体制,加强封建统治
  • 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 5.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 B、 C、 D、
  • 6.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B、诞生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C、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D、其机关刊物是《时务报》
  • 7. 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是因为(    )
    A、主张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 B、首次提出“创立民国”思想 C、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D、此后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
  • 8. 下图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创立民国”进行了阐释,其要义正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C、通过平均地权使国民摆脱贫困 D、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独立民主政府
  • 9. 首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兴中会
  • 10. 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影响

    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

    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12. 下列这些作品出现的历史意义是(    )

    A、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B、起到了救亡启蒙作用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宣传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 13.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映的是(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大汉族主义
  • 14.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纲领(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 15.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下列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
    A、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B、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C、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D、模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 16.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 17. 人们把在争取自己国家民族解放和独立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称为国父, 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国父”,凯末尔被誉为“土耳其国父”,甘地被誉为“印度国父”,那么被誉为“中国国父”的是(    )
    A、习近平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孙中山
  • 18. 下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19. 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材料出自(    )

    A、孙中山 B、黄兴 C、严复 D、康有为
  • 20. 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三人“殊途同归”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机 D、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节选自黄花岗烈士之一林觉民《与妻书》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革命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二《与妻书》的时代背景。
    (3)、林觉民所做的革命事业与材料一中的革命思想有何关联?
    (4)、从材料二人物的身上,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中会总部在会章中沉痛地指出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揭露了清朝统治的黑暗和腐败,在会员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材料三:《民报》

    发刊词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即……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

    材料四: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兴中会提出的革命纲领与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与材料二中同盟会纲领的联系。
    (3)、材料四中被孙中山高度评价的“是役”指哪个历史事件?结果怎样?根据材料四概括该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