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推动文化的繁荣 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D、发展先进文化3.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互联网进人中国25周年。在中国,互联网经济不断创新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如今,中国已迈人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能经济将带来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给基础设施层带来巨大改变,催生很多智能化新业态,新的消费需求和商业模式将层出不穷。由此可见( )①在创新的引领下,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越来越向深处延伸
②只有与生产力相融合,科学文化才能激发旺盛的生命力
③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影响来实现的
④面向世界的文化创新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 目前,教育领域“线下+线上”业务的发展,得益于“技术与服务”的融合与创新。很多远程网络教育机构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大“线上”部分的技术研发,将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相继引入教学产品中,给教育赋能。这反映了(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推动作用
③科学技术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教学产品提供物质载体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5. 用人发代替丝线,是我国劳动妇女的智慧和创造。随着生活题材和艺术手法的不断丰富,东台发绣从最初的单一“墨绣”,发展为当前的“润色绣”“双面绣”和“双面异色绣”。这告诉我们(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
③不同区域文化各有特色又渐趋融合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休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这些深藏着徽商经营智慧的楹联,不仅是古徽商“贾而好儒”的见证,也刻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古徽州楹联( )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②体现了古徽州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③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创作的源泉来自徽商丰富的经商经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 2019 年国庆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一批献礼影片,依托现代科技,还原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 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 )①现代科技创新的艺术形式决定了文化的感染力大小
②源于社会实践的优秀文化作品总能获得人民的认可
③优秀文化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 无论是铡刀、牛槽等传统农耕用具,还是饺子、馒头等乡村特色饮食,经过胶东莱西农民李泽志的一支画笔,就变成了一幅幅雅致有趣的写意画,让更多的人对逐渐消失的农耕文明有所认识,李泽志也被誉为“中国农耕文化民艺画创始人”。李泽杰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艺创作的根本途径在于立足群众的实践活动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如实反映社会生话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安徽黄梅戏最早起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都是黄梅戏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包容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0. 2019年10月23日,参加昆曲艺术传承研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扎根于群众中,才能获得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应运用大数据社交平台等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统戏曲传播模式,吸引更多人喜爱和参与昆曲表演。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市场化使传统文化水葆生机和活力
③传统昆曲的艺术价值因厂泛传播而得以提高
④现代科技能提高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 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 传统年俗具有凝聚亲情、敦睦人伦的功能。建设传统年节文化,需要挖掘其精神核心,重视年节礼俗仪式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年俗中物质产品传承与当代设计,让年节真的有味儿、真正融入人们生活,成为民众享受的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重建传统年俗应传承其合理精神内核及物质载体
②文化建设须关注时代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③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3. 动画电影《哪吒》被称为“国漫之光”,它是制作者以《封神演义》为原型进行再创作,走出传统, 贴近时代、走进观众,在口碑与票房上实现双赢,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让人看到 “国漫崛起”的希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与现代文化融合是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要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③推动文化创新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
④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不断创新获得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 灵性来源于用心用情去感受生活,并激发出创作的欲望和对音乐的热爱。《心远天高》这首反映“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歌曲,就是从生活深井中挖出来的一捧清泉。这对艺术创作的启示有( )①艺术创作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艺术创作来源于灵感,需要灵性、灵气、灵魂三者有机结合
③艺术创作者的才情迸发需要从深厚的生活中汲取文化养分
④传承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 广播剧《“事儿妈”宋小娥》塑造了一个爱管“闲事”的小女孩儿宋小娥的形象。该剧创作灵感源于一个真实的视频:在重庆万州一家商场门口,一个背书包的小男孩拿着瓶子,数次往返商场接水,为一个街头流浪汉仔细清理擦洗手脚,最后两人还互相挥手道别。这在我们成人世界里会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不该管流浪汉的闲事。可见,该剧创作( )①强化了作品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②用成人眼光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处事方式
③可贵之处是以童真童心为创新动力
④揭示了孩子童真背后善心和关爱的可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翔安区建区15年来,大胆实践,涌现了以澳头为代表的一大批鲜活案例,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样本。澳头,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古渡口。近年来,该村充分挖掘并利用传统文化基因,推出特有的海港、海防、海鲜和侨乡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文创机构和中外艺术家驻村创作;村民自发成立“公亲会”、乡贤理事会、华侨乡谊会等,广泛发动海外侨胞“认捐、认建、认管”,按照侨房托管经营的思路开展民宿文化建设;以海洋产业为依托,充分利用“三海一侨”文化特色打造产业鲜明、文旅融合、生态宜居的渔港小镇。如今的澳头,村民收入不断提高,中外多元文化碰撞共生,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社区和谐稳定,成为乡村振兴的美丽缩影。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澳头村的做法对激活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
17. 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泛滥化的传播者利用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和平台(如QQ、手机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某班开展主题为“自媒体与文化江西”的社会实践活动,邀你分享智慧和创意。A组同学关注江西旅游文化产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一个创意:设立一个名为“传统江西,好礼相送”的微信公众平台,向来江西旅客推介具有江西传统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如:庐山风光手机壳、滕王阁3D立体拼图、红军卡通人物U盘、客家围屋小首饰、婺源特色木梳等等。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该创意的文化价值。
18. 山东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历史底蕴深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沂蒙精神。党的十九大后,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号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着力建设了18处现场教学点,编写了30多部特色教材,成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和宣传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沂蒙革命老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依托教育平台讲好沂蒙精神的同时,还成立了红色故事宣讲团,策划举办临展、巡展等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业,让红色故事下基层,在人民心中落地生根,沂蒙精神变得可观、可感、可学,为广大干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补足精神之钙,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是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沂蒙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