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氮及其化合物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2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 2. 以下哪个性质不是所有铵盐的通性(   )
    A、都易溶于水 B、都可分解放出氨气 C、都能与碱反应,且均放出氨气 D、都是离子化合物
  • 3. 农业上有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该过程中不会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   )
    A、N2+O2  2NO B、2NO+O2 → 2NO2 C、4NH3+5O2 V 4NO + 6H2O D、3NO2+H2O → 2HNO3+NO
  • 4.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制取亚硝酸钠,已知:2NO+Na2O2=2NaNO2 , 2NO2+Na2O2=2NaNO3;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N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将B中的药品换为浓硫酸 B、实验开始前通一段时间CO2 , 可制得比较纯净的NaNO2 C、开始滴加稀硝酸时,A中会有少量红棕色气体 D、装置D中溶液完全褪色后再停止滴加稀硝酸
  • 5. 下列图示方法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B.实验室制取Cl2

    C.验证铁的析氢腐蚀

    D.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A、A B、B C、C D、D
  • 6. 用下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实验预测

    A

    浓氨水

    酚酞试液

    ②中溶液变为红色

    B

    浓硝酸

    淀粉KI溶液

    ②中溶液变为蓝色

    C

    浓盐酸

    浓氨水

    大烧杯中有白烟

    D

    饱和的亚硫酸溶液

    稀溴水

    ②中无明显变化

    A、A B、B C、C D、D
  • 7. 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 8. 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D、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9. 已知NH4++AlO2-+2H2O=Al(OH)3↓+NH3·H2O,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H4+、Al3+、H+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并不断搅拌,发生以下离子反应:

    ①H++OH-=H2O

    ②Al(OH)3+OH-=AlO2-+2H2O

    ③Al3++3OH-=Al(OH)3

    ④NH4++OH-=NH3·H2O

    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 10. 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持续被氧化
  • 11. 将3.2 gCu投入到一定浓度的HNO3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O2 和NO的混合气体共 0.08 mol。则原溶液中HNO3 的物质的量为(      )
    A、0.34 mol        B、0.38 mol       C、0.28 mol       D、0.18 mol
  • 12. 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其中a为双原子分子,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b在常温下为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质Y为N2 B、a不能溶于b中 C、a和c不可能反应 D、b比c稳定
  • 13. 关于氮的变化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反应中只有③属于氮的固定
  • 14. 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化学反应,已知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为非金属单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非金属单质,则C可能为NO2 B、若A为金属单质,则C可能为FeCl3 C、若A为一种含铁矿石,则C可能为SO3 D、若A为气态氢化物,则C可能为CO2
  • 15. 下列除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NO中有少量的NO2: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B、食盐中有少量的NH4Cl:加过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蒸干 C、N2中有少量的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NO2中有少量NH3:用水洗涤后干燥

二、实验探究题

  • 16. 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俗称莫尔盐)可溶于水,在100℃~110℃时分解,其探究其化学性质,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I.探究莫尔盐晶体加热时的分解产物。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由此可知分解产物中有(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可能含有SO3(g)、SO2(g)及N2(g)。为验证产物的存在,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D. 品红溶液   E.NaOH溶液   F.BaCl2溶液和足量盐酸   G.排水集气法   H. 安全瓶

    ①乙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按的合理顺序为:A→H→() →() →() →G。

    ②证明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安全瓶H的作用是

    (3)、II.为测定硫酸亚铁铵纯度,称取mg莫尔盐样品,配成500mL溶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取25.00mL样品溶液用0.1000mol/L的酸性K2Cr2O7溶液分三次进行滴定。

    乙方案(通过NH4+测定):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取25.00mL样品溶液进行该实验。

    请回答:

    甲方案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4)、乙方案中量气管中最佳试剂是

    a.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CCl4      d.饱和NaCl溶液

    (5)、乙方案中收集完气体并恢复至室温,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6)、若测得NH3为V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则硫酸亚铁铵纯度为(列出计算式)
  • 17. 学生设计的用氨催化氧化法制取少量HNO3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制备NH3 , 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填序号)。

    ①固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

    ②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③碱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④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C的作用是;装置C中的现象;为确保装置D中尽可能多地生成HNO3 , 所通入O2和NH3的体积比应大于
    (4)、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请分步写出化学方程式)
  • 1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模拟用N2和H2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现用未经干燥的N2和H2按体积比V(N2):V(H2)=1:3充分混合后,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若用装置②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A应连接装置中的(填“B”或“C”);
    (3)、收集满气体后,再用装置③进行实验,当烧瓶中的液面逐渐上升,溶液呈色。
    (4)、实验结束时,溶液几乎充满了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气体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19. 某同学比较了Cu和浓硝酸与稀硝酸反应后的还原产物不同,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该同学认为浓硝酸能把NO氧化为NO2 , 同学们讨论后设计了实验验证了NO能被浓硝酸氧化,同学们组装了如右所示装置验证以上结论,完成下列问题:

    (1)、M仪器的名称是
    (2)、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各装置按甲、乙、丙连接,则:a 接
    (4)、在实验之前通入N2的目的是:
    (5)、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写出丙中两种气体按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综合题

  • 20. 如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X:A:C:F: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X

    C→E:

    F→G:

    (3)、检验X中阳离子的方法:
  • 21. 为了探究Cu(NO3)2 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Ⅰ.Cu(NO3)2 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Cu(NO3)2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 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Cu2+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 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请完成下表:

    操作

    反应或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振荡

    现象

    存在Fe3+

    取少量除尽 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K3[Fe(CN)6]溶液,振荡

    离子方程式

    存在Fe2+

    (2)、Ⅱ.Cu(NO3)2 的热稳定性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 中,用酒精喷灯对Cu(NO3)2 固体加强热,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经验证为O2。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

       

    ①装置B 的作用是

    ②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需要在A、B 间加入装置M,请在方框中画出M 装置。

    ③下图为Cu(NO3)2 样品高温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分数w%随温度变化的曲线)。Cu(NO3)2 加热到200℃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高温至1000℃生成(填化学式)固体。

  • 22. 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黄色单质固体,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物质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将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后将变成物质D。现有D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10g,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剩余固体质量为9.38 g,D的质量分数为
    (3)、若C是红棕色气体,A可能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下图是实验室制取A气体的装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验证A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任写一种)。

    ②若有5.35g氯化铵参加反应,则产生的A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③试写出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可得到酸X。如下图:足量X的浓溶液与Cu反应,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

  • 23. 为了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是
    (2)、将A 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 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原因是;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如果要用第(1)步操作产生的CO2将E中的空气排得更干净,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应怎样改进E?
    (5)、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6)、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OA 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 Fe+2Fe3+=3Fe2+ , BC段产生氢气 B、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4 mol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取20 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 L后溶液c(H+) =0.1mol • L-l

四、计算题

  • 24. 向Cu和Cu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90mL5.0mol·L-1稀硝酸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 2.24L。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原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mol;
    (3)、若要将生成的NO气体完全转化为硝酸,需通氧气L(标准状况下)。
  • 25. 将6.4g铜与足量的浓硝酸充分反应,铜没有剩余。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生成的N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3)、将反应后的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计算溶液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