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上2.5.2《预防犯罪》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6岁的中学生张某因不喜欢学习而随从王某混迹于社会,王某常常带张某去吃饭或玩游戏。一次,张某在为王某盗窃望风时被警察抓获,法院认定二人均构成盗窃罪。这说明( )A、未成年人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犯罪 B、家庭教育失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C、未成年人遭遇不法侵犯时要寻求法律帮助 D、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报复性特征2. 下列思维导图中,①和②应填的内容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法律要求 B、严厉的强制性 法律要求 C、严重社会危害性 法律标志 D、严厉的强制性 法律标志3. 小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做出了下列思维导图,但是其中有一处错误,请你帮忙找出。( )A、① B、② C、③ D、④4.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一般社会危害性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④刑事违法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5.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是:( )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6.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社会危害性 C、刑罚处罚性 D、触犯宪法7. 因刻意隐瞒病情、乱吐口水致两名医护人员感染,海南的新冠肺炎患者张某智出院即被警方带走做进一步调查和处置。张某的行为是( )A、缺乏诚信的道德,只应受到谴责 B、妨害公共安全,是严重违法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政违法行为 D、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是民事违法行为8. 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这主要警示青少年应( )A、积极见义勇为 B、寻求法律援助 C、坚持依法行政 D、加强自我防范9. 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刑事附带民事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 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10. 如图给我们的警示是( )A、违反法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B、面对冲突,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 C、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要防微杜渐 D、遇到问题,要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11. “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学法用法记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这首法律歌谣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 )A、善待他人,讲哥们儿义气 B、提高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防微杜渐 C、封闭自我,避免不良诱惑 D、摆脱法律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12.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气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 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14. 针对如图“我该怎么办?”,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①随身携带一把刀具防身 ②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在社会上多结识些朋友 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 一言不合就对同学致命殴打;被批评后对老师狠下杀手……近期,几起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的担忧。研究显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多经历了从轻到重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最初的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升级”为犯罪。这启示我们( )A、自觉远离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B、社会戾气影响大,必然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C、预防青少年违法,须对不良行为追究刑责 D、少年明辨是非能力差,违法犯罪在所难免16. 由于在高考期间,配合学生作弊,向学生提供考试答案,内蒙古自治区某校的三名老师及拍摄试卷的两名学生被依法判处拘役五到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严惩考试作弊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
②拘役、罚金属于行政处罚
③严惩高考作弊能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④高考作弊是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 2020年2月3日,浙江省宁波市应某通过微信、社交软件等方式诈骗被害人吴某六千余元。应某犯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可见( )A、使用微信易受骗,应该远离 B、应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C、有期徒刑属于刑罚里的主刑 D、罚金是针对诈骗犯罪做出的18. 某市公安机关的统计报告显示,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没有预谋、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另外,报告还显示,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与不正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这警示我们( )①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 ②未成年人犯罪危害更大,需从重处罚
③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④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 如图是我国刑罚体系示意图,图中序号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①罚款②拘役 B、①罚金②拘留 C、①警告②拘留 D、①拘役②罚金20. 下图所示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生活中的诱惑和陷阱无处不在
②青少年要减少与外界接触,防止不良诱惑渗透
③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青少年要知法、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
-
21. 【法律伴我成长】
《今日说法》栏目中报道,某校15岁学生林某,结识了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后因盗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至此,林某仍不思悔改,又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最终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1)、林某的行为中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分别是什么?(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说说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案例:15周岁的初三学生陈某,本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偷同学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他非但没有改正,反而经常在校外偷窃财物,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如果你是法官,请你为陈某案例的最终判决给出判定理由(或依据)。(2)、陈某的案例给成长的我们哪些启示?(3)、针对案例,请设计一种学校宣传法律知识的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