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微信购物平台充斥着假冒商品,可谓鱼目混珠 , 消费者难辨真假。
②王校长的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纷纷发表意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③山村通了电,到了夜晚,山民们家家户户都蓬荜生辉。
④“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长歌当哭 , 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
⑤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这里山川奇美,它们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⑥几年前我在教育部工作,就对你们有所了解;现在看到你们早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真让我侧目而视。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④2.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笔锋犀利,力透纸背。鲁迅用文字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面目,鞭挞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②西樵山上的南海观音寺,规模浩大,香火鼎盛,慕名前来参拜的僧侣信徒很多,每逢法会更是香客如云,不绝如缕。
③周末不妨与大自然展开一次心灵对话,到佛山美轮美奂的绿岛湖畔欣赏碧波荡漾,感受佛山城市升级带来的新变化。
④韩国以允许美国在其领土部署雷达监控范围可覆盖东北亚的萨德系统来防范朝鲜的核威慑,这无异于火中取栗。
⑤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覆盖可计日程功。
⑥台风“天鸽”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广东部分地区城市内涝。灾情严重,扣人心弦 , 相关部门正紧急行动组织救灾。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3.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深沟陷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4. 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是鲁迅为了纪念在1926年3月的“三一八惨案”中死去的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而作。 B、郁达夫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沉沦》、《薄奠》和《春风沉醉的晚上》。 C、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曾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后移居美国新泽西州。 D、岭南画派是现代中国画的一个流派,由高剑父、高奇峰两兄弟创立,在中国画的基础之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和风光。5.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说不出话”,可又在第五节说到“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对这些话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烈士的惨死使他“出离愤怒”,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悲痛,并非真的无话。 B、作者 “无话”表明极度悲愤;“有话”显示他化悲痛为力量的战斗行为。 C、“无 话”----“有话”----“无话”,反映了作者悼念与痛恨交织的悲愤之情,并以此构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 D、作者一会儿说“无话”,一会儿说“有话”,这表明了鲁迅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也恰恰说明了作者当时思想的局限性。6. 下面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B、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刘和珍等人的遇难经过。 C、《记念刘和珍君》将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D、《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精辟、深刻,发人深思。并能将抽象事理形象化,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7. 根据课文《纪念刘和珍君》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 ,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8. 沉默呵,沉默呵!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 惨象,;流言,。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二、阅读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鲁迅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 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当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请说出第六部分中引用陶潜《挽歌》中诗句的作用。(2)、请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在选文中出现了三次,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第七部分“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中,恶意具体是指什么,侧重点在哪点?(4)、鲁迅先生在文中屡次说“无话可说”,又屡次说“有话要说”,请结合文章和你的理解来谈谈这种矛盾表达的效果。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②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③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以与米开朗琪罗媲美。
④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⑤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 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塑,——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⑥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 , 宽释了我的不安。
⑦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⑧“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象,十分美好。“这以完工了。”我想。
⑨他退后一步, 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⑩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次。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他的眼睛高兴的发光;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象身上,再刮开一些。
⑪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 世的上帝。
⑫最后,他扔下刮刀,_______把湿布蒙上女正身象。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⑬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什么,立即回过头来, 着我。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
⑭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到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 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感受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⑮于是,我察觉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第①段“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的“症结”指的是( )A、“我”“还能写的更好”的症结 B、“我”不能突破现有水平的症结 C、下文“一个伟大的认”给“我”的启示 D、“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2)、第⑤⑥⑨⑬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凝视 审视 注视 瞠视 B、审视 凝视 瞠视 注视 C、注视 凝视 审视 瞠视 D、凝视 注视 瞠视 审视(3)、第⑨到第⑫段的详写有三点作用,请分别说明。(4)、第⑫段括号处应该填入一个句子成分,最妥贴的一项是( )A、象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时那样温存关怀地 B、象一个学生把改好的作业交给老师时那样喜忧参半地 C、象一个农民把细泥轻轻地撒上幼苗时那样爱惜期盼地 D、象一个工人停工后把布蓬遮住机器时那样亲切爱护地(5)、对第⑭段划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工作中有一部分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现在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了。 B、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都有相通之处,“我”的写作同罗丹的雕塑也应该这样。 C、从事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的人们应该有相同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 D、人类美好而有价值的工作从此有了“必须怎样做”的准绳和榜样。(6)、魏尔哈仑同罗丹畅谈之际,“我”觉得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人。后来在麦东罗丹的工作室里还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三、语言表达
-
12. 下面是根据高一课文的内容拟定的一副对联的上(下)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任选两幅,拟写出上(下)联。
①上联:忆峥嵘岁月,意气少年,昔日同来指点;
下联:。(《沁园春长沙》)
②上联:处世应当留美德;
下联:。(《鸿门宴》)
③上联:;
下联:惨象终于要曝光。(《记念刘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