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běn)运于渤海之尾 B、遂率子孙(hè)担者三夫 C、河曲智叟(wú)以应 D、(xī)朔东,一厝雍南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厝朔东,一厝雍南。
  • 3. 下面各句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4.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本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不能毁山之一毛 B、我之死,有子存焉 C、阳之北 D、河曲智亡以应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妻献疑曰    如土石何 B、置土石    有子存 C、残年余力    君之力 D、九十      焉置土石
  • 7. 文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二、填空题

  • 8. 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臾亡以应

    ④一厝朔东

三、语言表达

  • 9. 仔细观察漫画《新“愚公移山”》,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寓意。

  • 10. 在湖北建始县大沙河老渡口,有一位为来往行人义务摆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万其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渡口。民国初年,万家祖上逃荒至此,被村民接纳。为报村民接纳和帮助之恩,万家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为践行这个承诺,万家祖孙三代在这个渡口坚守了百年之久,从未收过一分钱。坚守风雨渡,义举感乡民。万家坚守的既是河水的渡口,也是人心的渡口。

    假如记者采访你,问你如何看待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这件事,你怎么回答?

四、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山北之塞

    ②杂然相

    ③寒暑

    矣,汝之不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请比较文中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看法,说说其不同之处。
    (4)、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 12.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见课文《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河曲智叟以应        亡:

    ③无地土            置:

    ④公止             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甲】文中和智叟对比,一个远见,一个平庸;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五、综合题

  • 13. 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激情。(不少于60字)
    (2)、下面是同学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

    材料一: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摘自歌曲《愚公移山》)

    材料二: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跟他一同修路的大儿子的妻子也选择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

    (摘自《重庆晚报》)

    (3)、下面是同学们在学习《愚公移山》中“你说我说”环节的不同观点,请你也说说你的不同观点。

    观点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议。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

    观点二:愚公其实根本不应该去移那大山,而应该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这样要比移大山省事多了,也用不着花祖祖辈辈那么多代人的时间去移一座大山。相信和愚公同样住在山后的人都会选择搬家,而不是选择去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