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憬(chōng)   热(zhì)   百(gě)      极泰来(pǐ) B、(pǔ)      丽(qǐ)    主(zǎi)     一语中(dì) C、(jìng)    青(lài)   惆(chàng)   山遍野(màn) D、嵘(zhēng)   具(mó)    廓(liáo)    浪飞舟(è)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B、读诗应当口传心授 , 一边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D、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 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 B、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 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 D、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
  • 4. 下列选项对《沁园春·长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所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仍然属于现代诗歌。 B、为了适应格律要求,诗的前三句打破了一般的语言顺序,应理解为“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向北流去”。 C、词的上阕中,“看”字领起了“湘江秋景图”中的七句诗,这七句诗写景的顺序井然:由近观到远望,由仰视到俯瞰;前两句是静景,后四句是动景;第七句是由点到面的总结。 D、全诗最后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结,用问句形式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诗人(革命青年)立志主宰国家、民族命运的豪情壮志。
  • 5. 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B、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C、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D、词的下阕重写景,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 6. 下列诗句都是描写秋景的,与《沁园春 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二、阅读理解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开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和乐观的革命精神享誉海内外,被人们广为传诵。

        毛泽东的诗词中充满着豪气和霸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何等豪迈的气魄啊!从这些诗词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介书生,而是一位策马扬鞭、驰骋疆场的英雄。

        毛泽东一生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毛泽东的诗词,就是读中国人民的革命史。他的诗词多以重大历史题材和形势为背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他的心中始终装着革命,即使看见山、河、雪、梅等自然界的景物,也能联想到革命,给景物以非凡的气势,以借景抒情。如《念奴娇·井冈山》《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没有一首是纯粹写景的。他的一喜一忧都与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形势有关,喜时“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忧时“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他为善打硬仗、屡立战功的爱将彭德怀所写的“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直抒胸怀,毫不掩饰。

        毛泽东的诗词很少言及个人感情。就连在得知爱妻杨开慧惨遭敌人杀害后,他也没有作诗悼念,只是满怀悲愤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直到1957年,他在给柳直荀烈士的妻子、杨开慧的好朋友李淑一女士回信时才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深情悼念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可见并非英雄无情,他对妻子的思念几十年来从没有断过。可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更多的时候是投身于革命。他先后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牺牲,然而他顾不上太多的儿女私情,他的心中,装的是亿万百姓。

        毛泽东的诗词更多的是战斗的武器,是鼓舞人民前进的号角。他的诗词体现出了蔑视一切困难,坚信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乐观与豪迈之情。他不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不论是面对新中国建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还是面对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和绞杀,从来没有低下过高贵的头颅。

        毛泽东的诗词被广为传诵,深受人们喜爱。也许是毛泽东的诗词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恢宏气势能够激起书写者的激情,很多书法爱好者抄写过他的诗词。 他的诗词中的佳言妙句也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很多景点因他的诗词而名扬天下。他的诗词和他的思想一样熠熠生辉,光照后人。

    (1)、毛泽东的诗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本概括。
    (2)、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诗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你认为毛泽东的诗词属于哪一流派?为什么?
  • 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透”写江之清,“层”写枫林之茂。 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 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2)、说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作用。
    (3)、这幅秋景图的特征是什么?
    (4)、请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其内在联系。

三、语言表达

  • 9. 根据上句内容仿写,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

    祖国啊,祖国!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流瀑布,

    您是南疆之边的一缕春风,

    祖国啊,祖国!

    您苍茫壮阔,幽柔迷人,

    您如此多娇,引华夏儿女同自豪!

  • 10. 学校举行诗歌朗诵会,你作为主持人,需要在诗歌朗诵之前加一段解说词,有同学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不少于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