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2020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鼎和簋是周朝重要的青铜礼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周朝(   )
    A、青铜器种类多 B、青铜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C、礼乐制度完备 D、礼器数量反映了严格等级界限
  • 2.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设置丞相
  • 3. 初一七班今天历史课学习的内容中包括“仁”、“为政以德”、“温故而知新”等,他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以从下面的哪本书中找到(    )
    A、 B、 C、 D、
  • 4.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可容数千人。”《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大量熙熙攘攘街头热闹的景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B、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进步发展
  • 5. 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主要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提高了办事效率 C、加强了文化专制 D、强化了君主专制
  • 6. 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状元”这一称号源于(  )
    A、百家争鸣 B、商鞅变法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 7.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
  • 8.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9. 如图是1914年12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C、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
  • 10. “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1. 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红军(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 12.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 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

    A、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 13.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4. 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

    ①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我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④走过二十年,新的起点是里程碑,伴随着改革春风起…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 15.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是(  )
    A、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6. 观察如图(单位: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7.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 18.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
  • 19. 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造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 20. 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48.0%

    A、“光荣革命”的发动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 21. 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均很关注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努力发展教育
  • 22. 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如何理解牛顿的成就(    )

    A、他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B、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C、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他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 23. 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的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邓小平却只有1.524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

    ①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来

    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24.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选项能体现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③苏联解体  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对如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B、地区冲突不断 C、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D、强国主导,受益不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5分,第28小题21分,共50分。

  • 26.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四:2017年12月14日,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病逝,享年90岁。留下了不朽的诗卷《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个民族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表明,为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此外,党和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实现民族团结?试举一例。
    (4)、材料四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渴望祖国统一与思乡的情怀。当前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方针?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请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 27. 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阶层提出的救国口号,折射了近现代中国的百年变迁。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初二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如图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海国图志》。结合所学回答,魏源编纂该书的目的是什么?魏源的主张在哪一运动中得以实践,说出这一运动的口号。
    (2)、图二,五四运动。请写出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初期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之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4)、图四,“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列举最能体现中国人民不做“亡国奴”的具体史实两例。
    (5)、图五,“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图中的“铁人”是谁?同一时期,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谁?
  • 28. 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尽管如此,两千多万农奴毕竟获得了自由,使工业有了一支庞大的劳动后备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俄国工业革命大约在70年代完成了。

    ﹣﹣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政策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武昌、上海、深圳、珠海等地。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激起春潮澎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

    【科技创新】

    材料五:青蒿一提,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俄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仔细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一中1980﹣1996年中国粮食产量提升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分析图二1992﹣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
    (5)、材料五中感动中国的人物是谁?她凭借着“青蒿”获得了怎样的国际荣誉?
    (6)、综上所述请你谈一谈创新思维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